市场营销
国产小型挖掘机配套企业的突围之路
2008-11-11  浏览:494
  挖掘机是工程机械的标志性产品,部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正以小挖为突破口,进军挖掘机产业,并由此扩展到其他小型工程机械领域,这是正确的战略决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涉足小型挖掘机生产的企业多达60余家,并且还不断有新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但是,国内众多的小型挖掘机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机制、资金、人才、管理等综合实力的不足,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规模化发展。原因是小型液压挖掘机的技术壁垒较高、设备投资较大、生产专业性强等特点,产业准入门槛比较高。达不到一定的经济批量,就无法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的发展动力。
 
    小型挖掘机主要由结构件总成、覆盖件总成、行走装置、回转装置、液压系统、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空调装置等8大部分构成,其中最为关键核心的是液压系统和动力系统。小型挖掘机的工作性能和作业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液压和动力这两大系统的设计和品质,其他零部件的技术相对较低。从表4中看到,目前小型挖掘机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70%,占采购成本的50%。 
 
    笔者认为,国内小挖整机研发设计水平在5年内可达到发达国家同类产品平。国内产品的自主研制开发,关键零部件的国际化配套,可以迅速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由于了解到用户的实际需求,因而更加适用于中国市场。而国际品牌产品必须进行本地化的技术改进,降低成本和售价,方能满足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 
 
    看到,各大挖掘机制造商背后都有世界知名的零部件商作技术支撑,零部件技术的进步带动整机性能和可靠性的提高。小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中泵、阀、马达等关键技术、工艺和知识产权基本掌握在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的厂商手中,采购成本约占据了整机成本的40%。与挖掘机相配套的小型发动机技术也掌握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手中。 
 
    目前,我国挖掘机的关键部件必须依赖进口,通过国际化采购提高了整机性能和可靠性。随着国内小挖市场的持续升温,国产小挖关键配套件缺失的矛盾进一步升级,无奈选择进口国外关键零部件的小挖生产企业,同时面临采购“瓶颈”。据了解,多数小挖企业目前都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持续升温让生产企业们不断调整生产计划,但关键零部件的缺失,令这些企业不得以而为之。众所周知,制约我国工程机械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础配套件的落后以及上游供应链的薄弱。迫于竞争的加剧,挖掘机制造企业对配套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国产小挖企业几乎都选择进口外国的关键零部件。 
 
    不仅如此,国产小挖企业选择国外进口关键零部件还面临着种种困境。据了解,从国外进口零部件,不仅供货期不能保证,导致企业无法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从国外采购的全套液压系统,占到了整机成本的30%,而且价格没有商量的余地;加上售前、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因素,大大制约了国产小挖的快速发展。 
 
    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工作油缸、四轮一带、回转支承、驾驶室、座椅、电气仪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技术突破,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但是在工艺性和可靠性上需要重点加强。其他关键液压件也在进行国产化准备。国内发动机企业在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满足环保要求后,已经可以配套小型挖掘机使用。总之,小挖液压系统元件的国产化在3~5年内可以实现,届时,中国小型挖掘机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可以完善和成熟,为国产小挖的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照韩国挖掘机产业的发展轨迹,再用5年时间,国产小挖就能占据国内半壁山河,并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振兴国产小挖配套件产业的途径和方案: 
 
    一是通过资本运作,国内配套件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联盟,整合业内人才、设备资源,形成合力。在企业内,建立强有力的技术中心,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大营销和服务网络的投入。 
 
    二是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提高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这需要主机厂商和零部件配套厂商共同投入。健全的配套体系是一个产业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基础,所以,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尤其是液压元件的国产化供应,是振兴和发展国产小挖产业和挖掘机产业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是必经之路。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国内大型企业应该肩负责任,支持国内零部件企业进行联合开发。 
 
    三是国内配套企业要选择恰当的市场战略和品牌战略。借鉴日本和韩国,形成专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化市场。 
 
    四是全球化视野。国内配套企业在布局国内市场的同时,应着手进军国际市场。中国配套企业应依靠成本和性价比优势,把目标指向欧洲、北美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符合市场需求的小型挖掘机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