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我在与客户企业的老板们洽谈营销策划合作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找我们策划公司的企业,大部分是一些具有想超越对手,成为行业第一野心的企业,它或在行业中已经默默无闻地跟随行业领头羊经营了多年,或者是看准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庞大的容量而欲进入的企业,虽然他们无法说清楚自己该怎么干,但心里很明白自己一定不能按照现在的路子做。很多企业最终未能与我们合作,我想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无法给这样的企业提供可操作性的成功策略,在遗憾之余,我就沉下心来,开始潜心研究不同行业的常规营销手法,并试图找出它们的弱点来,随后又运用自己掌握的营销理论,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策略设计的尝试,我的目的很明确,我想为这些谋求突破的企业寻找一种可以操作,投入成本不高,风险相对较低的营销破敌战术,来帮助企业达到它们的扩张目的,在研究中我受到哲学上解构主义的启发,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能产生巨大威力的破坏性攻击营销策略,并形成精锐纵横区别于其它营销策划公司的核心策划思想。2006下半年,我们把这种策划思想直接导入正在策划中的企业项目,立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使我对我们的策划工作产生了新的想法,正如我跟企业客户交流时所说的,如果你仅仅只是要求我们做的比去年好一点,那就不要找我们!如果你有黑马的野心,不想按既定的游戏规则出牌,那么可以考虑与精锐纵横合作!因为我们不着重于系统的营销管理(虽然这也很重要),也不做唯美的广告表现(这是广告公司的专长),我们只专注于如何打击竞争对手,甚至打击整个行业,我们专门寻找对手的弱点,来帮助你找到突围的缺口,成就你的黑马野心!我的破坏性攻击策略与王海鹰的搅局思路不谋而合,精锐纵横必须在众多营销策划公司中彰显出自己的专业出来:其它策划公司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而我们能做的,其它公司未必能做到!这就是我们的破坏性攻击性专长!2006年下半年,精锐纵横的公司形象广告,正式推出“营销破局先锋”的差异化诉求,以自己的实战能力来帮助更多具有快速扩张野心的企业获得成功。2007年1月,我们正式签约湖南JH集团,双方确定以破坏性攻击策略,协助其完成从两个亿到七个亿的爆炸性扩张计划。
解构(破坏)主义及其诞生背景
解构一词,最早出现于哲学领域,上世纪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在德里达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在场的形而上学”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简而言之,解构主义就是指一种勇于打破旧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新秩序的一种行为。
破坏性策略在文学中的运用
上世90年代末,中国文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即以沈浩波、尹丽川、朵渔、乌昂为核心的 “下半身诗派”,领袖人物沈浩波在媒体发表了本流派的宣言《论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一文,文中尖锐地对传统诗歌中经常关注的“知识、文化、传统、诗意、抒情、哲理、思考、承担、使命、大师、经典、余味深长、回味无穷”等这些属于上半身(形而上)的词汇进行了鞭笞,认为这与纯粹的艺术无关,这些文人词典里的东西与具备当下性的先锋诗歌无关,甚至喊出“让他们去当文人吧,让他们去当知识分子吧,我们是艺术家,我们就要在牛B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口号。由于下半身诗人的写作主题集中在人的性爱焦点上,很多以前不能入诗的词汇,不加修饰地直接进入诗歌,这里暂且不论下半身诗歌的艺术意义,但下半身诗歌的阅读感受彻底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对传统诗歌的审美标准,甚至让人们感到了激动、兴奋、愤怒和迷惑:难道这就是诗歌?怎么诗歌还可以这么写?沈浩波甚至喊出了,现代诗歌就是要让读者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从而达到了解构并破坏原有诗歌秩序的作用,这对中国汉语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当时以“广东水上漂”的笔名,在深圳于之呼应。随后,因为互联网的诞生,各种诗歌论坛纷纷出台,由下半身诗风开始,催生了一种纯粹用口语写作,并聚焦于日常生活的诗风。从此,口语化写作成为主流。
2001年10月,我在北京沈浩波的寓所与之进行交流,问到了下半身诗歌的意义所在,这个比我年轻很多的先锋诗人告诉我,下半身诗歌对传统诗歌阅读的一种颠覆,仅仅是一种破坏,但破坏传统的诗歌阅读习惯不是下半身的目的,而是一种创新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一种新的与时代潮流并肩的诗写风格的诞生铺平道路。
市场营销竞争中的“解构与破坏”理论,基本上等同于学术上的解构原理,但学术上的解构与市场竞争的解构具有本质的不同,学术上的解构往往是基于过去和现实的不满而具有责任意义的文化突围,带有明显的先锋精神;而市场上的解构却是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扩张目的而具有强大功利野心的一种策略性攻击战术。
破坏性攻击的运用范围
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以及企业都缺乏战略而采取盲目跟风进入的太多,所以每一个行业都会拥挤了太多的同类竞争者,如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有5000多家在竞争,作为行业几个著名的品牌如山东皇明太阳能、北京天普太阳能等其全年的销售额也只是十几个亿;润滑油行业2004年高达4500家;木地板行业更是热闹,尽管原料控制和环保的呼声对行业发展有所约束,但时止今日依然有超过5000多家的企业在互相竞争;
行业拥挤的现象一方面说明这个行业的生存能力还相当强,这么多企业做同一类产品,服务同类人群大家都有饭吃。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样一种现实,行业的竞争水平不高,残酷的火拼时代还没有到来,所以大家相安无事。
面对这样的行业和市场,当一个准备进入行业的后来者,它必然会面临三种选择:挑战、跟随或者差异化,但这个源自迈克波特的竞争理论,似乎并不能完全帮助我们的企业解决动态市场的实际困难,尤其是那些对行业市场具有强烈企图心的新企业。那么除了上述三种策略外,作为新进入者,有没有第四条出路?我认为有!那就是后进入的企业,必须要把整个行业的原有结构或者秩序进行破坏,做一个行业的搅局者,以促进行业洗牌运动的开始,迫使一部分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遭遇淘汰出局,然后以乱取胜,抢夺行业话语权,并以此为优势建立行业新秩序,从而完成企业的市场突围。
我一直认为,在一个行业中,当大家都循规蹈矩的时候,这个行业做大的机会比较少,因为没有破坏就没有创新,而如果强行破坏这个安定局面,并促使它乱起来,这样做大的机会就可能更多,而给行业中企业发展的机会也就更多,所谓乱世出英雄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寻找行业的解构点与破坏力?破坏的程度多大才合适?破坏之后怎么办?如果仅仅一味的破坏却没有建树,只是图一时之快而进行破坏,这对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说都是不利的,虽然你一时获得了某些成功,但日后也会因为你的破坏王形象而影响到企业的品牌信任度以及美誉度,还有,有些行业受到国家的产业保护,如果你一味的破坏,极有可能遭遇来自整个行业的集体反击和政府机构的强制性压力而遭遇滑铁卢。
破坏性攻击不等于差异化营销
有朋友与我争论,说你的破坏性攻击的核心思想,就是与对手的定位和营销手法进行差异化的一种策略,其实就是差异化营销。我说NO!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差异化营销,差异化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行为中的一种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定位,譬如安利没有学宝洁公司那样,将自己的日化产品进入流通市场,而是采取了多层次直销模式,在运作中发现这样的模式除了销售日化产品外,还可以顺势销售保健品等,这样就避开了与对手的直接交锋,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这是典型的渠道差异化;重庆奥妮的植物一派,也是因为其差异化的植物环保定位的诉求而成就一段美好时光。简而言之,差异化营销是基于一种行业既有的框架之内的差异化,我称之为微观上的差异化。而破坏性攻击术,却完全凌驾于微观差异化之上的一种破坏行为,它的作用点,是跳出整个行业来看自身可以竞争的方向;通常企业在进入一个成熟的行业时,都会研究现有企业产品的传播诉求,或者消费者定位,然后在这个范围内寻找差异点,譬如,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与可口可乐的定位差异、乐百氏27层净化与哇哈哈们的差异等,这样的差异,很容易看出,企业仅仅是在市场定位和传播诉求间进行差异化的营销,而破坏性攻击几乎不去着眼于这些微观层面,而是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破坏者往往怀有一种不成功誓成仁的豪情壮志来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寻找策略的,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这个产品(市场),除了这样卖法,还有更好的卖法吗?现有市场中的这些产品,我能不能以一种更新的产品全部取代?或者,这个已经形成既年定格局的行业,能不能把它搞乱,甚至把整个行业的现有秩序全部颠覆破坏,以使我的新产品顺势进入吗?
破坏性攻击的四项基本原则:
1、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