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求活化解危机
——解说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必备的创新管理法则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互联网寒冬的到来,汇率调整,经济形式紧张,严峻的形式下,企业如何调整管理策略以应对金融危机呢?一些专家认为,变危机为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国企业正当其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从创新管理实践上谋求新发展?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化解当下危机企业应该具备的管理创新法则。
向竞争对手伸出橄榄枝
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考虑与其他企业合作,特别是与有着广阔发展市场前景,而当下经营状况又不好的企业,包括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合作,向他们伸出橄榄枝,变独享为分享,不失为一剂良方。
在一些企业的经营理念中,总是存在着“有钱自己赚”的心态。有的企业经营效益比较好,却不去主动利用资本市场,害怕上市让别人分享利润。结果,不仅没能借力发展,而且还要自担经营风险。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分享利润,这是发展的真谛。因为分享利润也是分担风险,这样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达到共创、共享、共生、共赢。
放鸡蛋的学问
在此时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放开股权,吸纳股份,或参股其他企业,把多个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变一股为多股,更是当下企业发展的良策。
但现在的状况是,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是由家族企业成长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家族特征。因此,这些企业的股权结构,在初期基本上是一股独大,家族股权占绝对比重。这是与现代企业发展趋势大相径庭的。
降低企业风险最流行的一句话是: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股权高度分散化、社会化。现代西方的一些大企业,股权占到5%左右就是大股东,如诺基亚、西门子等信息通信企业,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超过5%。所以,中国企业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性的变化,加快调整股权结构,推进股权社会化进程。
用别人的钱赚钱
小生产观最突出的是“有多少钱干多大的事”,大资本观最具代表性的是“用别人的钱来赚钱”。要学会用活资本、用好资本,以资本整合资源。例如,荷兰当年曾以150万人口,成为第一海上强国。荷兰崛起的经验表明他们凭借的就是当时世界资本的力量。现代的世界500强大企业,也无一例外是靠资本托起的。我国企业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也必须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以全球资本助力发展,强化竞争。比如,在现在条件下,考虑收购国外企业。
引入外部人员
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变化的两大趋势:一是决策越来越“外部人”化。这就是“内部人”委托“外部人”经营和决策的“独立董事现象”,用以解决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二是监督越来越内部人化。与决策外部人化相对应,监督更加趋向从“内部人”中产生和行使,以加强监督的有效性。正因为如此,中外企业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国外企业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执行,中国企业失败主要源自决策。我国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突出,不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就不可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有竞有合
过去,企业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做大企业、做大市场,其目标取向就是通过做大,实现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从中分享垄断利润。如今,这个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美国雷曼兄弟的破产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个美国华尔街历史上最严重的破产案例,至少向企业管理者揭示了两点漏洞:贪多求大,不顾风险追求高额利润;缺少风险管理,对次贷业务蕴藏的风险毫无知觉。
在利润越来越平均化的今天,垄断经营从而获取垄断利润已经行不通了。相反,企业之间谋求联合经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既竞争又合作,发展竞合经济,共同打造产业链、共同经营产业链,产业分工,“服务外包”、“离岸经营”等等新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新音符。我国企业别无选择,只能主动加入到全球经济大合唱中来,才能形成共鸣。
变红海为蓝海
在当前的形势下,许多企业家都在强调转型或转移,如何实施差异化战略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转型的产品已经是别人比较成熟的产品,而且又是被别人垄断了市场的产品,或者说,我们转移的地区远离原料产地和知识中心,那么,这样的转型或转移,最好不要。
历史的经验表明,企业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大规模模仿阶段,也就是选择与对手做同样的事,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典型的没有战略的表现,也是红海战略的特点。企业家要适应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要选择与对手做不同的事,实施差异化竞争,选择蓝海战略,也就是说,要进入战略竞争阶段。
重视虚拟“元气”
现代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往往通过概念、符号、创意等,攫取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发达与落后也主要反映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差别上。发达国家往往凭借虚拟经济优势,不断吞噬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如此次首先爆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一些金融衍生品使许多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化为泡沫。一些专家认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虚拟经济依然会占据重要位置,它的“元气”并没有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而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