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德的体现,在自然界,水德是代言;在人群中,圣德是表率。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说,真正高级的“善”就象水一样。为什么像水呢?老子提了两大标准。第一是“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滋润利益万物而不争得失。第二是“处众人之所恶”,它可以到人们都嫌弃厌恶的地方去,而不计较世人的褒贬。所以说,只有水的特性和品德才接近于道。
大道似水而不是水,身为道商,一定要效法于水。你看:水温顺柔弱低下卑贱,道商越卑贱则越高贵;水滋养万物,施恩而不图报,道商要利益众生而不去与众生争。水绕圆则旋转,遇方则回转,堵塞则止行,决口则涌流。水行不通则退,止不住则漫。道商有令则行,行不通则或退或让;有禁则止,止不住则或变或易。水不拘一形,随物而成其形。水变化万千,服从于时令之变幻。春夏温热,万物生长,水则蒸云降雨,滋润群生,降温祛暑。秋冬凉寒,万物收藏,水则凝为霜雪,护侍群生。真正的道商,在商业经营中,千万不能固执僵化和封闭教条,一定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投资项目与经营策略。不拘一格,见效则易。
道之德性以水来示现,人之德性以善来体现。道商该如何让自己的商德接近于水德,最终成就不朽的王道事业,构筑自己的“商业帝国”呢?老子同样给我们提出了七大标准。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对人生定位和成功所构成的影响力与作用力是巨大的。一个人要想发挥自己的特长,就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尊重利用地理环境。干革命,首先要有革命根据地,经商致富,只有立足于有利之地,立足于不败之地,立足于用武之地,才能更好地在“善地”中实现自我价值。
从前,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能使自己不贫穷吗?”
心善渊:百川归海,不归山。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是因为总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秉持“心善渊”标准的道商,他们地位越高、成就越大,与之相应的就是心胸越广,心态越虚(空),不为眼前短暂的成功和财富而忘乎所以,刚愎自用。只有心善如渊,才能容纳和接受一切新的事物和观点,才能创新和创造,成就新的高度。
心善如渊者,越高贵,越卑微;越强大,越柔弱。微软公司前总裁比尔·盖茨在一次公司的会议上,被一名技术员指责公司在网络测览器的开发上落后于对手,盖茨在沉默了一会儿后承认了他的错误,并向其他与会人员道歉。盖茨在谈起这件事情时说道:“我不想面子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的确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盖茨能够从毛头小伙一跃成为世界首富,他的“心善渊”,可以说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与善仁:“与”就是给予、对待的意思。仁,表示仁慈、仁爱。老子自我总结的“三宝”,其中第一项就是“慈”,亦即“仁”。真正的道商,在对待他人,帮助他人的时候,一定要平等无偏,公正合理,一视同仁,做到“以百姓心为心”。百姓的心善良,我的心也以善良相对;百姓的心不善良者,我同样以善良之心对待,以德抱德,以德抱怨。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商场斗争模式,必将成为历史的陈迹。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家、大商人,只有从中极图的观点去为人处世,才能中和圆满,左右逢源,在商业经营的重大转折时期,往往能够因为前期的“与善仁”,而化干戈为玉帛、化对手为朋友、化竞争为竞合。
言善信:为商之道,首重于“信”,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旺。经商立业,一定要讲究信用、提升信誉、做到以诚信为本。《周易》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君子说话、立论都应该诚实不欺、真诚无妄,才能建功立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不管是中国的道家,还是儒家和法家,“言善信”是顺天道与立人极的基本法则。
1997年,完全处于“有极图”状态,天不怕地不怕的“巨人”史玉柱,高呼口号“要做中国的IBM”,横冲直撞,最后惨败。留下一栋荒草肆虐的烂尾楼,外加几亿元巨债。然而,不到3年的时间,史玉柱又重新站了起来。通过卖脑白金,史玉柱的公司创造了13亿元的销售奇迹,成为保健品的状元,并在全国拥有200多个销售点的庞大销售网络,规模超过了鼎盛时期的巨人。就在2000年秋天,史玉柱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决定,他准备还清所欠的全部债务。史玉柱说:“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毛泽东有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假如你要把人心失掉的话,你将来再也不可能重新辉煌起来。”
政善治:所谓“政善治”,就是讲道商的经营管理的宏观掌控智慧。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在对企业的经营治理中,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给人正面的、健康的、和谐的、公正的感觉。其次,在治“政”的过程中,还要“善治”,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智慧谋略,这样才可以化繁为简,以“无为”而取天下。
从前,文王问太公姜子牙:“怎样才能保有国家呢?”太公告诉他,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的民众,都是由仁爱圣明的君王来管理他们。如果能够因循规律来治理,百姓就安定。假如民众出现动荡的征兆,这种征兆一旦出现,利益得失的争夺就随之而来。民众动荡的酝酿,往往都在暗中进行,不易发现,一旦汇聚,就公开暴发出来。因此在动荡之先,就要正面倡导,那么天下必然应和,消弭动荡于无形。
事善能:做事要讲究工作能力,要能够出效益。只有善做事、会做事,才能在工作分出轻重缓急,做到条理分明,从而使管理工作游刃有余,事半功倍。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总裁曾要求秘书,在给他呈递的文件必须放在各种不同颜色的公文夹中。红色的代表特急;绿色的要立即批阅;桔色的代表这是今天必须注意到的文件;黄色的则表示必须在一周内批阅的文件;白色的表示周末时须批阅;黑色的表示是必须他签名的文件。通过这样分类归纳,就能够大大地提升办事效率。
动善时:人生贫富祸福,事业起落成败,都关乎时势。《吕氏春秋》言:“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是否知晓和掌握时势的变化规律,从而顺时而谋,乘时而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苏轼认为:“贤者之处世,皆以得时为至难。”当年刘皇叔三顾茅庐,折节下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文王遇太公亦不过如此。水镜先生司马徽却摇头叹孔明曰:“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惜哉!”在水镜先生这位旁观智者的眼里,在“自董卓以来,天下群雄并起”的时代背景下,时势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性变化,不肯“与时俱进”,而奢望着还要去兴复已经破离的所谓汉室江山,已是“逆势而动”了。由于不得“时”,尽管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仍然难以完成光复汉室之任,正印证了“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之理。
有道之士,在“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大标准的指导下,效仿水之德而立功、立德、立言,任其成而成其大,创建事业利益大众而不争功,不居功。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水不争自德,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成其王道事业而有大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