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GDP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展态势更加迅猛,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创业机会的增多,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数量更加可观。笔者经过长期持续跟踪、调查研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在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小企业犯“大企业病”。
所谓“大企业病”一般是指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经营上出现规模不经济,管理上的面临规模极限,出现“X非效率”现象。主要表现为:
1、企业规模扩大,管理跨度扩大,管理层次增加,使高层必须采用分权的方式赋予下层较大的权利,出现下层滥用职权,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2、中高层不能直接感受市场竞争压力,不能实现灵活多变、高效率的管理目标;
3、大企业中的管理部门林立,相互之间矛盾突出,摩擦尖锐,导致许多问题久拖不决或无人负责;
4、管理部门和层次增加,延长了企业信息传递的回路,管理决策意图不能准确传达到基层,信息反馈失真失效。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根据其资本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外资型、民营型、国有型、复合型。
外资型小企业多数是由跨国公司的产业投资或“海龟”引入的风险资本创立的。这类公司主要是集中在互联网、高科技产业领域,在互联网泡沫极度膨胀时产生或脱胎而来的小公司,这类公司的主要特点是:
1、外资大股东或管理层具有海外留学或跨国公司工作背景,其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西方色彩很浓,容易简单地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直接移植到中国,而管理的可移植性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