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管理者想把工作做得卓有成效,就必须从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出发,注意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和长处。
我所认识的绝大部分管理者,不管是政府部门的,还是医院里的,或是企业界的,他们对自己干不了的事情都十分清楚。对那些上司不让干、公司政策不允许干以及政府禁止干的事情,他们有时过分敏感。因此,常常满腹牢骚,把自己的时间和才能都浪费在抱怨声中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当然也会关心自己所面临的局限性,不过他们总能发现,能做的事、值得去做的事还是比想像中的要多得多。就在别人不断抱怨这不能干、那不能做的同时,他们却敢于去进行大胆的实践。结果是,那些把其他“兄弟们”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所谓限制,在他们面前竟然迎刃而解了。
一家美国铁路运输公司正面临着政府对公司的种种限制,公司管理层似乎觉得什么事都干不了。后来公司里新来了一位主管财务的副总裁,他对这些“告诫”一无所知。因此,他竟跑到华盛顿,造访了“州际商业委员会”,要求他们批准他采取几项颇为激进的改革措施。“你措施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委员会的先生们对他这样说:“并没有违反我们的有关规定。至于还有一些内容,我们得要先试行一下,如果效果可以的话,那我们也会乐意支持你这样做的。”
“某人不让我干任何事情.”这种说法的确值得怀疑,因为它常常被用来掩盖自己的情性。就算是在有种种限制的地方(其实人们都是在相当严格的限制下工作和生活的),总还是有不少重要的、有意义的、相关的事情可做。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会主动去寻找这种事情来做。假如他一开始就向自己提出“我能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那么他几乎可以肯定地发现:实际上会有很多事情可做,就怕时间和资源有限。
如何使自己的长处发挥效应,这对培养人的工作能力和习惯也是极为重要的。
想了解如何工作才能取得效果并不难。人活到成年,对到底是上午工作效果好还是夜里工作效果好,心中当然是一清二楚的。如果要撰写一篇文稿,是先快速拟出一份稿后再修改好呢,还是逐字逐句反复推敲直到成稿为好,他的心中也是十分明白的。若要向公众发表演说,是事先准备个演讲稿好,还是准备一个提纲为好,还是即兴演讲为好,他心中当然也是有数的。他也知道,自己到底是参加委员会工作好呢,还是自己单枪匹马干更好。
有些人只要手头有份详细的提纲.这也就是说事先经过周密的思考,他干起活来就特别有效;另一些人却只需要几条粗略的提示就可以了。有的人在压力下工作就特别来劲;另一些人则只能在时间较为宽余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工作,说不定还能提前完成任务。有些偏爱“阅读材料”,另一些则喜欢“听”口头汇报。自己有些什么特点,自己最清楚,这就好比是要了解自己是左撇子还是惯用右手一样容易。
有人会说,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不过这种说法不一定正确。不少特点和习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个性的基本持点,比如他对世界、对自己的看法。尽管这些东西是表面性的,但这些工作习惯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因素。大多数工作习惯都可以与各种工作相适应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懂得这一点,因此就会按照需要采取行动。
总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努力地去保持自己的个性特点,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形象,他会细心地观察自己的表现及工作效果,并试图从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哪些事情别人做起来要花九牛二虎之力,而我做起来却得心应手?”他会这样问自己。草拟一份报告对有些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而对另一些人来讲却会是难上加难。有些人觉得起草报告容易,但分析报告的内容,并在最后作出决定却十分困难。换句话说,他比较擅长当一名参谋,因为参谋只要把材料综合起来,把问题罗列出来。他不擅长当一名决策者,因为决策要负指挥的责任。
有人知道自己善于独立工作,从项目开始直至结束喜欢一个人自己干,而且还干得很好。也有人知道自己善于谈判,特别是进行情绪激烈的谈判,比如工会与雇主之间的谈判。当然,在每次谈判前他会对工会将会提出的要求进行预测,而对这些预测的准与不准,他的心中也是有数的。
当人们在讨论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时,他们很少会考虑到上述这些情况。他们想到的只是某门学科知识或某种艺术天赋。不过人的脾气也是影响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成年人通常都十分了解自己的脾气。若想做到卓有成效,那么他就必须要将精力花在自己能做成的事上,并以自己最有效的方式来做好这些事情。
如何对待用人之长不仅有个态度问题,而且也有个敢不敢去实践的问题。只要我们敢于去实践,用人之长就能越做越好。假如我们面对自己的同事、下属及上司能学会多问几个“此人有什么擅长?”少问几个“他有哪些事情于不了?”的话,那么我们很快就可以树立起正确的态度,就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就能很好地运用别人的长处。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向自己提出同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