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朋友问我对电子商务的感觉,因为他发现如今似乎有很多的分销商和零售卖场都在悄然染指电子商务,大有一种“山雨欲来花满楼”的模样。
在2006年之前,我曾经服务于另外一家国际性电子商务平台,几年下来,我对电子商务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表面上看,电子商务只是一个承载零售业务的平台,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简单。
今天,我更愿意以提出四个问题的方式,来帮助那些准备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分析一下自己眼前的资源优势是否充足。
问题一,目前贵企业在资金储备上是否具有很强实力?
电子商务行业是一个初期投入巨大、利润微薄的行业,同时还需要面对传统零售行业必需应对的现金流、账期等问题。没有一定资本实力的电子商务公司根本无法撑多久。
据我了解,国内某零售巨头曾经在去年计划投入10亿元人民币完成其在线业务的开发,后来因故而中途搁浅。抛开这样财大气粗的玩票者不谈,一家普通的电子商务网站至少也需要上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储备。
在我的记忆中,很多已经成功跨越了市场拓展初期,甚至突破了一亿元业务流水门槛的电子商务网站最终也无奈地倒掉了,因为他们的资金根本无法跟上现实中滚雪球般迅速膨胀的资金需求。
问题二,贵企业能否保证在非资本层面没有明显的短板?
虽然涉猎电子商务业务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准,但是他们彼此间一个很小的差距往往能够导致双方公司业务上形成巨大落差。
的确,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很强的IT技术支持,但与此同时,它还需要市场、IT、物流、采购、产品等不同部门都具有统一的思路和一致的步调,否则会让整个网站的运营效率大打折扣。这一点用“木桶理论”来解释更为形象——只有各方面都能够做到完美匹配的电子商务系统才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包括在电子商务运营经验方面也不能出现短板。
问题三,你是否认为自己有壮士断腕、脱胎换骨的决心?
电子商务实际上是针对传统渠道而发起的一次革命,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商业模式,而并不是很多同业所认为的“对传统渠道的一次改良和补充”。对于“半路出家”的企业而言,发生在原有主营业务与电子商务这类新生业务之间的对抗是不可避免,而且不可调和。所以,企业高管不能寄希望于借助内部协调甚至内部妥协的方式来避免冲突。除非企业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能够赋予新业务主管以很高的话语权,由其搭建出完全独立的电子商务团队,否则,很多半路上马的电子商务业务最终不了了之的结局还会继续上演。
问题四,贵企业能否承受巨大的经营风险和竞争压力?
在电子商务行业有一种奇妙的“龙卷风效应”——最终市场上的所有资源都会高度集中在2~3家主流的电子商务公司身上,这种效应的出现与电子商务业务往往通过互联网手段打破了区域差异有关。最终,包括消费者习惯、供应商资源、社会物流资源、社会第三方推广资源、媒体舆论导向等众多资源会高度聚集到少数几家可能胜出的参与者身上,形成显著的“马太效应”。
能否持续地承受这样的竞争压力,并且淡然面对可能出现的彻底失败,是任何一个介入者都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商机亦风险,入市需谨慎。电子商务,看起来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