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3年,楚汉争霸进入到关键时期,此时韩信率军一路猛进,高奏凯歌,攻下了赵国和齐国,威震天下,成为了一支各方都不可小看的力量。此时,韩信手下有一个叫蒯通的齐国谋士来劝韩信说:“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意思就是说现在刘邦、项羽的命都在您手里攒着呢,你如果为汉则汉胜,转投楚国呢则楚国胜。紧接着他又帮韩信分析说,如果帮刘邦,则刘邦灭了项羽之后下一个对付的就是你,如果帮项羽则项羽灭了刘邦后,下一个对付的也是你,所以最佳选择是什么呢?“三分天下而王之”,王就是王,就是称王的意思,干脆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谁也不吃掉谁,大家都安全,天下也和平。
这个建议如果被采纳了,中国的历史就大不一样了。但韩信拒绝了他,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我曾经在项羽手下当过差,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郎中就是警卫员,或者说侍卫官,整天拿着一个戟在他门口站岗,我出的主意他不听,我做的策划他不用,所以我才离开项王的。我来到汉王这边,汉王对我怎么样呢?授我上将军印,封我做三军总司令,给我那么多的人马,让我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我才有了韩信我今天,何况汉王对我是多么的好,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让出自己的饭菜给我吃,一个人对我这么好,我如果背叛他,那是不吉利的,那么我宁肯死也不会改变我对汉王的一片忠心。
在历史上很多人的眼里贵族英雄项羽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李清照就有一首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英雄死在好酒及色的平民流氓刘邦的手上令很多文人扼腕叹息。但其实看看韩信的这段话我们就应该知道,项羽把天下和人头输给刘邦决不是偶然,刘邦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把管理学上的激励理论应用的有声有色,水平不知比“土霸王”项羽高出多少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将人的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就是指一个人对维持生存所需的各种本能的需要;
安全需要就是指对人身安全、就业保障、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安全、经济保障等的需求。
社交需要就是人们希望获得友谊、爱情和归属的需要,希望得到别人关心和爱护的需要,希望成为社会一员,在所处的群体中占一席之地。
尊重需要是指希望自己保持自尊和自重,获得别人的尊敬,得到别人的好评,具体的说就是自尊心、自信心、威望、荣誉、表扬、地位。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促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自己的理想抱负得到实现的愿望。
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上述五个层次的需要的优势位置是不同的,因此管理学理论上就要求结合对象的不同特点,把握他的需求,并有的放矢的采取激励。
仔细一分析就不难发现,刘邦的“授上将军印”,“予数万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深亲信”正是恰如其分的满足了韩信这位“无双国士”的所有高层次的需求,而且运用之妙,力度之大真是可以做管理学案例研究。
也正是因为刘邦的成功激励,使韩信为他冲锋陷阵,夺取大半江山,并在楚汉争霸最关键的时刻站在了他身边,成就了他的大汉王朝。
激励是一种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没有简单的方法,也没有一种措施能确保激励有效,真正有效的激励是一种完整的、良性的系统工程、这种工程的实现依赖于基础性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更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创新。
激励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人的需要是激励的根源,是人努力工作的源泉,而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的需要也有所不同,作为管理者只有深刻理解,真正把握住他人的需要,才有可能踏上激励的正轨,才能可能激发出下属努力工作的热情。可以说,激励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最具挑战性的技能,它既要基于高深的科学理论,又要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激励必须建立完善一个良好的制度。实际应用中,应该要有一种先智后艺的逻辑,即首先建立和完善一个激励制度,然后才是运用灵活的富有创造性地激励艺术。激励的效果取决于激励制度和激励艺术二者的结合,重点在于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激励艺术的运用,效果往往是有限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制度落后,也许你的激励艺术越熟练、越高超,而激励的效果也就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