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参加了B2C联盟成立一周年的纪念会,当时有个感受,即电子商务的经营者们,现在很发愁怎样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新用户,所以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虚拟社区。我的看法是,运营一个成功的虚拟社区,其成本远远高于人们的想象,最大的成本是时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互联网一直被当作一个媒体看待,所以广告就成为惟一的商业驱动力。大家都拼命地做内容、拼访问量,目的就是获取广告收入。但现实是,互联网广告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网页数量的增长速度;投向互联网的广告总量,根本不足以支持急速膨胀的内容网站的数量。关于这一点,黄芳宇的文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可预见的结果一定是,单位网页的广告价值不断贬值,访问量将越来越不值钱。
电子商务有没有可能成为互联网商业的另一个支柱?
目前的互联网商业架构,基本上是围绕广告搭建的,是以访问量为目标的。但随着用户个人的地位慢慢得到提升,互联网正在从以网页、内容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用户、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上网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网络正在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基础设施,可以想见,以工作和生活为目的的网络应用,将逐渐赶上来,追平乃至超越以内容提供为目的的网络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商务活动,一定会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互联网上。
中国没有出现eBay、亚马逊那样的主导性电子商务巨头,延缓了电子商务被广泛接受的时间,也限制了电子商务总体规模的扩大,以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子商务根本无法取得与现实商务对话的资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没有巨头的市场,为众多的小公司提供了机会,也为合作构建产业链条创造了可能。
eBay和亚马逊几乎通吃了电子商务链条的所有环节,在那样的市场上,不可能出现豆瓣这样的网站的成功。但在中国,豆瓣不但为电子商务网站带去买家,而且它还能创造消费需求。通过豆瓣,我在当当、卓越和2688网店购买了很多原本不可能购买、甚至原来压根没听说过的书,其中很多是多年前出版的。
社区与商务的结合,不是一种封闭的内部协调,而是一种开放的外部衔接。这种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的各司其职,从调动市场活力,更体贴地服务用户的角度说,要优于上帝一手掌控所有细节。而且,在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格局下,当当如果真的想复制一个豆瓣,我认为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它只会导致更多的订单流向卓越网。
其实,电子商务的经营者们没必要发愁。一方面,他们需要更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另一方面,他们需要更开放的合作心态。合作不应仅仅局限于电子商务网站之间,而是要把整个互联网当作一个合作的平台。让擅长做买卖的去做买卖,让擅长做社区的去做社区,这样的社会才够和谐。改造王建硕的一句话,对开放有激情,对回报有信心。
电子商务能否成为互联网商业的另一个支柱,取决于一个前提,也就是它是否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商家和合作网站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