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园地
企业管理者如何应变新形势
2009-09-12  浏览:139

     在这复杂多变的世界上,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的前景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国际化,更加重了对企业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者能否具有审时度势、举重若轻、应付自如的素质。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从石油危机引发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走向复苏,企业家精神对发展经济及振兴企业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这世纪之交,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企业经营者的要求又更进了一步,提出了一些新的、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一、从主动推进变革中创造商机

     处于全球性结构大调整的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已发生了与以往很大的不同,要保持原来的业绩,要“守业”已难以为继,生存发展的惟一机遇存在于变革之中,尤其要主动地去推进变革,成为变革的先行者,而不是被动地在变革出现之后才应付变革。这正是面对新世纪对企业经营者的一项核心挑战,就是怎样把变革看作是一种机遇,寻找正确的变革并使之在企业内外奏效。这就要求采取立足现在去创造未来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为明天的发展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企业经营者不仅要自己破除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的保守思想,更要带动全体员工把变革看成机遇。要改革现状,推动改革,核心问题在于创新,这也是变“守业”为“创业”的关键。要在企业里形成一整套与创新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使创新成为一种企业文化。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新的首席执行官(CEO)、51岁的雅克·纳赛尔从1999年1月上任以来,便抓住要害,整顿了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使之振作起来。他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已有96年历史的工业巨人重新塑造成21世纪灵活的、不断进取的消费汽车王国。

     这类事例在国际上不少,说明不仅是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以全新的经营体制出现,显示出它们的活力与潜力,而对于原有产业的大量老牌企业来说,也只有迎接变革,不断创新,才能重振雄风,否则就会走向衰落,陷入被淘汰的命运。

      二、要善于利用有效信息为正确决策服务

     一场信息革命正在兴起,信息技术(IT)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日益重要。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当今所谓“信息爆炸”时代,难题已不是信息的有无或不足,而是如何在汪洋大海的信息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企业经营者要学会抛弃对他没用的信息,而把有用的数据加以组织、分析并演绎成最后的信息并采取行动。因为信息的目的是要能够用来进行决策以付诸行动。

     企业内部的信息首先是来自生产与经营第一线的原始数据,最早的目的是为进行成本核算用的。但数据本身还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数据只有经过加工才能成为信息。对现在的企业高层来说,仅靠企业内部已有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来自外部的信息,这是从不同的来源与不同的人那儿得来。怎样把收集到的信息组织起来进行加工,以达到为决策服务的目的,就取决于领导人本人的眼力与智慧了。事实上没有两位主管会以同样的方法去组织同一信息,其结果就会大有高下之分,而使同一信息具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要使所取得的信息(不论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完全针对你所面临的问题以提供现成答案,是不大可能的。重要的是怎样把信息结合你的具体情况加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考、分析、加工、提炼,从而得到启发,得出能解决你现实问题的新的思路、新的方案。

     随着因特网的出现,现在信息的来源遍及全球,信息的传播速度空前迅速,企业经营处于这种形势下,要有快速有效的反应能力已成为新时期对个人素质突出的要求。如果在10年或15年前,面对一项决策用上几个星期去“研究研究”、“考虑考虑”还是可以被允许的话,那么现在出现了因特网、无线通信、电视会议等新的信息技术,形成世界范围的信息沟通,企业经营者作决策就决不能再迟疑不决,而要尽快利用时间,有时甚至需要当场拍板。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企业经营者随时了解掌握对其内外经营环境的动态变化。

     三、需要技术型的MBA

     处于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功底,这点看来已越来越重要。至少他应该熟悉这个行业范围内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发展前景。现在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新型号、新产品层出不穷,有些甚至刚上市几个月便会过时。企业领导要是对本行业的技术不懂行,或对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商机不会巧加利用,就会因在关键时刻不能作出正确决策而陷于被动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很多企业经营者仍不很懂技术,而把一些技术问题完全交由技术人员和基层去处理,自己拿不出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和判断,这就和时代潮流很不相称。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大力培养MBA人才,以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素质,这当然是好现象。但现在需要的这方面人才应是既懂经营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的技术型MBA。另外,系统地学习掌握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确实十分重要,可是管理要能行之有效,还离不开本国的国情与民情。因此,更重要的是培养能把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本国管理实践相联系与结合的人才,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提高。正因此,90年代培养“跨文化的管理”人才成为跨国经营的大企业的重点。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聘用当地人才负责经营当地子公司已成为一种趋向。

     四、企业领导班子专业结构的搭配

     现在企业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营者或领导者人运作资金的能力,高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这个市场已今非昔比。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交易可以在网络上几秒钟内完成,正可谓“运筹于(电脑)键盘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美国总统克林顿1999年6月在日内瓦的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说,现在每一天都有1万5千亿美元的资金在跨国界流动,每天有25亿份电子邮件在世界上传递。现在任何一个企业,即使是纯粹的地方性企业,也已处在世界经济之中,对于国际经济上一些重大震动无一能免受冲击。因此企业经营者要对金融市场具有充分的知识。学习如何管理金融货币,需要有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才能。企业领导班子中要有人专门负责现金、股票、债券等的运作,除了一把手“首席行政主管”(CEO)外,还要有“首席财务主管”(CFO)。

     此外,信息和知识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领导班子中已开始设立“首席信息主管”(CIO)与“首席知识主管”(CKO)等等。这些职位出现不久,但却预示着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趋向值得引起人们注意。总之,在新的世纪里,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做一些别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素质,领导班子核心素质更是关键。领导班子虽然在专业的分工上各有侧重,但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核心素质的要求则是共同的。

     要衡量核心素质的高下首先要仔细对比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效益差距。每一企业的核心素质各不相同,这有如各个企业各有自己的“个性”。但任何一个单位,不只是企业,都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素质,这就是创新,在这激烈变动的时代,如果没有一套创新的机制,如果领导人不能在全体职工中倡导创新,去创造未来,而是习惯于照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步别的成功者的后尘,则这样的企业就很难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