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参数
建筑起重机械的管理任务
2009-10-23  浏览:261



 《规定》对于主要责任主体的要求概括如下:

 (1)租赁单位超过安全技术标准或者制造厂家规定使用期限的,经检验达不到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不得出租、使用。

 (2)安装单位要取得相应资质。按标准及性能要求,编制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按方案及操作规程组织作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技术负责人定期巡查。按标准及说明书要求进行自检、调试和试运转。

 (3)使用单位设置相应的设备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指定专职设备管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目前,围绕着建筑起重机械的法规标准上百个,规则数万条,赋予其很强的专业特征和特种设备操作技能要求,这在建筑业是绝无仅有。行业从业者头上都顶着一张法网(图5),掌握了规则,才能构筑安全保护屏障。否则,一旦发生责任事故,按现行的法规标准,直接责任、主要责任、事故类型、相关责任人都能够对号入座。对主要责任主体的专职设备管理人员、特种设备操作者来说,掌握规则和操作技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必须用专业人员治理专业队伍。

 对于166号令规定的“专职设备管理人员”,目前行业尚无统一评价标准及职业准入门槛。“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应是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安装、租赁单位从事技术安全管理的专职人员。其要掌握设备原理、机构、结构、性能;熟悉相关法规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具备现场设备安全检查评估能力、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应能够根据设备的性能结构特点和现场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预案,采取措施,提高效率,避免事故。

 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尽快采取配套措施,确定“专职设备管理人员”职业定位,建立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体系。培育出合格的“专职设备管理人员”。2001年实施的建设部《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定位比较模糊,不适合特种设备管理要求。

 对于特种设备操作者,建设部发布《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关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法统一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从业和监督管理。理顺了管理归口问题、明确了安全技术考核大纲、安全操作技能考核标准,为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

 大纲有4项基本内容: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理论、安全操作技能。对于这4项基本要求,以塔式起重机操作和安装为例,有的地方采取一周培训速成形式,完成培训考核,获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试想,一个18岁的初中毕业生在一周内掌握上述4项基本内容,可靠吗?再者,我们的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在培训职能分离时,是否层层分包?是否导致培训费用虚高?如果培训的经济门槛高,而培训素质门槛低,只能是适得其反,增加安全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实施培训,就目前特种作业人员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应本着低费用、宽进严出,高质量地培养特种作业人员。

 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增加财政补贴、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培训课时。

 加强施工现场设备专业管理

 当前,一个普遍问题是,施工项目部安全监管代替设备专业管理,导致施工项目部建筑起重机械管理仅停留在现象上,无法采取深入、预防性的监督管理措施。对“安装租赁”以包代管。根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总包、分包)是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是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责任主体。施工项目部是建筑起重机械管理中心,必须履行各项管理职责。我们知道,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周围环境复杂多变,现代建筑复杂多变,构成对建筑起重机械安装使用的约束;况且大型安装租赁单位项目多,小型的实力弱,都无法完全保障其工作质量,必须依赖施工使用单位对其实施专业的监督管理,建立设备管理机构和配备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对在施项目起重机械的安装使用依据法规标准实施检查、试验、验收;审查专项方案;监督维修保养的落实。应清醒地意识到:施工项目部和安装租赁单位都在一条船上,一个摇撸一个掌舵。

 中建二局400余个在建项目,遍布全国二十多个个省、市。在用塔式起重机500余台、施工升降机200余台。在建项目中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包括“内租”和“外租”,外部租赁比例较高。依据建设部166号令和施工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今年6月在子公司、分公司建立“设备管理机构”,工程项目部配备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管理,确立了:落实法规、制订制度、监督检查的工作职责。同时利用网络,建立起重工程师安全技术平台,全面集中了行业的各类资源,为分散的工程项目服务。我们相信,此举将为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的有效监控,改变以包代管的局面,创建良好基础。

 我们相信,广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安装企业,会以166号令为契机,依法专业管理,开创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管理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