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若以“饼”喻之,其创设立命肇始于创业者和投资者的“画饼”,之后企业家的当然责任就是把这襁褓企业赶快抚养长大,惟有不断做大才能免于被侵袭或吞并,但在这过程中必须能让众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合作伙伴、竞争对手、顾客)及时享食收益,激励信心续作投资,否则画饼只能充饥,做饼空留遗恨。
可见,画饼、做饼与分饼,分别对应于企业的远景、生产和分配,画饼决定做饼,做饼成就分饼,而分饼又驱动企业新一轮的画饼与做饼,三者内生的循环构成了企业成长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战略决策命题。对于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创业者来说,如何处理好做饼与分饼的跨期平衡,协调好两者相克相生、互为因果的关系,将直接影响企业之饼能做多大,能存多久。
做饼原理与分饼法则
从表象上看,做饼就是把企业做大,不断扩大产品线、销售额、市场份额和顾客基础,但透过表象,做饼本质是企业不断地生产财富,为社会不断地增加价值,而揭示这一原理的工具就是波特的价值链,企业通过各生产环节的有序配合生产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物质循环。在这过程中,存在由大到小做饼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范围最广的层次叫“产业总饼”。
产业内众多企业某种不谋而合的努力共同做大整个行业市场,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从而推动产业边界的扩大。这种现象对于新产品和产业成长时期非常明显,中国VCD行业的先驱万燕虽是首创者,但因孤军奋战终在产品研发成功后缺少后继资金而夭折,而后期的爱多、新科、万利达因是群起作战,所以能够在几年之内在中国形成一个全球唯一的VCD行业,赚得盆满钵溢。再如目前PC厂家开拓中国二三线市场,麦当劳和肯德基开拓中国洋快餐市场等都皆同此理,此时竞争对手需要有竞争默契,以长远利益为重,先携手创业再转向竞争。
第二层次,则是中间层面的“产业链饼”。
在行业市场总体成长到某个天花板界限时,一些野心勃勃胸怀抱负的企业开始显露其庐山面目,抢夺竞争对手的市场领地。这种竞争能力的最终体现是顾客的认可与忠诚,要么你能够用更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产品,要么你能在相同价格下给顾客差异化的价值和利益。而这种终端的竞争优势并非一家企业独自完成,它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流程规划以及众多合作伙伴的协调运作能力。所以,产业链内的企业是竞争共同体,它们共同做饼的大小决定了最终能够给予顾客饼的份额,进而也决定了顾客行使上帝的权利向着谁——选择哪家企业的产品。
第三层次,是基础层面的“企业单元饼”。产权经济学派把企业视为一组契约的集合体,阿尔钦等人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因为它比单个的私产所有者的生产能更好地利用他们的比较优势;而核心竞争力观点则把企业看成一个能力体系,是创造新增的、新颖的专业能力的力量源泉。因此,企业本质上是员工、企业家、股东等之间形成的一个契约体,同时它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获利能力的集合体。企业永续发展需要三方之间的平衡,它需要股东投资者的信心与资本,需要经营者与员工的智慧与努力,也需要企业自身慢慢形成具有精神内核与文化灵魂的商业生命体,但三方之间同样又存在相互之间的博弈,企业股东想要资本投资的收益,企业自身则想不断成长,企业员工需要适当激励。
企业在每年既定的盈余中如何分配以激励所有的利益方和达成“先做大饼再分饼”的共识,如何留成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储存粮草弹药,这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决策远见与技巧的考验,在每年的报表出炉前都需要仔细权衡反复思量。
当所有做饼的努力完成后,饼之大小已经决定,也就决定了产业终端能够给予顾客的价格,接下来的分饼是在饼的总量和饼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的划分。首先,产业的总需求量决定了产业边界与总体规模;其次,产业链之间的合作能力决定了该链最终与顾客的博弈中所获得的利益饼大小,当然也就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合作伙伴能够参与分配享食的成果。因此,身处在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中占有份额较小的饼可能比身处在一个没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中份额较大的饼仍然要大,因为大饼决定了小饼;其二,任何一对买卖双方在既有饼中分得的份额大小则决定于双方博弈力量的大小,毫无疑问,承担更大风险与拥有更大话语权的一方将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做饼与分饼的哲学意义
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其生存成长依赖于周围利益关系网络生态的匹配与支持,因此做饼与分饼可以理解为一个生命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的能量交换与协同蜕变的过程。根据做饼与分饼两个逻辑过程的一般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两个具有哲学意义的观点:
一、舍得的平衡:
从企业存在目的论看,做饼是过程,分饼是结果;那么舍与得就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舍是过程,通过舍构造和谐的企业内外生态系统,更容易达成得的结果。因此,企业必须要有分饼的气度与策略,分饼分得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赖以立足的生态是继续成为成长力量的源泉还是变为走向衰亡的诱因。然而,现实中很多创业型企业家缺少分饼的意识与气度,只懂得敛财,不懂得散财,造成创业伙伴之间的背离,与供应商的反目,与竞争对手一味的敌对等等。事实上,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只有散财才能赚钱,只有舍才能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对商业实战的启示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与供应商的关系,是否要一味杀价以获得当前节约的成本;对于竞争者,是否要如微软一样将竞争对手逼入绝境制之死地?对于当地政府与公众,是闷声赚钱还是主动承担社会公民道德义务主动捐助回馈社会?对于员工,是成本节流的对象还是资本挖掘的潜力?对于顾客,是对立交易的对象还是可以合作的加盟方?做饼与分饼的抉择,尽在舍得之间的妙境,这种拿捏与平衡反映的是企业决策者的胸襟气度与哲学理念。
二、竞合的二重性:
创造价值(做饼)必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而如何分配所创造的价值(分饼)自然面临竞争,即“合作造饼,竞争分饼”。但其实,在任何一种合作关系中,均存在"做饼"与"分饼"的二重性和两难困境,企业之间的关系总是竞争与合作的混合体,而非传统的"做饼时合作,分饼时竞争"单维观点。录像机产业与电影产业之间一开始谁都认为存在相互替代的竞争,可事实上却又形成了某种相互之间的依赖;所有的航空公司之间市场的争夺是零和的博弈,但在联合采购波音的机型时又形成联盟之间的关系;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手机厂商共用明基、伟创力等OEM厂家的生产线,甚至通用汽车可以利用TOYOTA在美国的生产线进行生产;在电子商务时代,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抛弃成见联合打造网上汽车零部件采购平台COVISINT,但在利益与规则机制上必然存在争夺;这些事实都说明任何一种商业关系没有绝对的竞争或者合作,关键是要练就在不同的时机与环境下合作与竞争中的腾挪转移策略。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1000多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比例达99.5%,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强调把精力和资金放在技术研发上,技术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成败最核心的要素。
然而,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经常陷入误区。
对此,凡顿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露分析说:“在发展上,许多中小企业陷入了技术研发的误区,认为只有拥有先进的技术才能立足。”其实很多先进的技术在国外早就有了,并且很成熟,购买也是相当便宜,事实上,国内大部分企业起步阶段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
有数据表明,中国中小企业约有50%在创立的3年内就死亡了,在剩下的50%企业中又有50%的企业在5年内消失,即使剩下的这1/4企业也只有少数能够熬过经济萧条的严冬。
刘露表示,因为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一直十分艰难,所以每一分钱都很重要,一定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如果中小企业花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到最后很有可能会导致利润下降,从而使企业无法盈利,最终企业的研发也不得不放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和创新管理学教授鸿翥吉马表示,中国中小企业应该转变观念,不要把技术研发看成一切事情的关键。研发需要的资金巨大,但巨大的投入并不代表一定会生产出新的实用技术。他主张中小企业应用渐进的方法赚钱,也就是先运用已经存在的技术壮大企业,等企业成熟后再考虑研发,当然那时企业已经具有了长远的发展战略。
由于中国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存在着误区,就容易忽略企业其他成功发展的要素。
他认为,对中小企业来讲,抓住机遇要比技术的研发更加重要,对很多行业来讲时间就是生命,一定发现市场就要马上进入,如果进入市场时间晚了,成功几率就会降低很多。了解客户应该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创新的的核心,有些人误认为创新的核心是技术的研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要想创新就先要了解客户,知道客户想要什么,这样你所生产的产品才会有市场。只有知道客户所需要,并有勇气赋予实践,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嘉富诚国际资本研究有限公司CEO郑锦桥则认为,对管理和市场的关注,对企业来讲也是十分重要。他指出,大部分中国中小企业过多的关注于它所拥有的技术,这使他们在管理和市场等方面比较差,如果一个企业只有好的技术,没有好的管理,同样难于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韩涛则表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关键是找到自己的独到之处,企业把核心优势要素发挥到极致,这才能使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变成大公司,在社会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