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的生存出路在何方?
2011-05-27  浏览:44
    这市场上并不缺少产品,最缺的是你有否独到的方法。

    记得我在培训中和文章里也多次阐明这一观点,遗憾的是许多老板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不是从市场角度和真实需求出发,而是关起门来对自身产品存在严重的自恋倾向,这样的结果,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产品也只能是自娱自乐的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

    为什么?其实也简单。这几年,前来向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咨询请教的企业不少,但我们从中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许多老板所引以为傲,眉飞色舞大谈特谈所谓产品的优势,在我看来,最多只是具有说服力的产品特点而已,根本与具有杀伤力的卖点不沾一点边,要知道产品的特点和卖点是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在这点上搞不明白,往往是要吃大亏的。但许多老板由于对市场了解不深不透,往往把产品的特点当成卖点,最后,产品遭遇滑铁卢也就不奇怪了。

    针对此,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指出,无论是新产品上市也好还是招商也罢,首要摆在眼前的任务是,先要检查一下自身准备充分没有,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第一,你的产品卖点何在,这点不能含糊,坦率讲,产品具体的诉求和定位等是不能有所偏差的,卖产品关键是要卖不同而不是自认为的比别人更好云云,尤其是切忌不要把特点和卖点搞混淆了,这是两码事;第二,你是否提供有价值的市场解决方案,意即相关的产品盈利模式实操性如何,在市场上,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迷信或跟风追随所谓的别人创造市场奇迹的XX模式,要知道那并不适合你。应该明白一个产品要想规避残酷厮杀的红海,整合资源是基础,如何激活才是根本。蓝哥智洋在为客户服务时,往往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后量身定做相关推广方案和运营模式,所以也就在市场上很有杀伤力;第三,你会为消费者或经销商提供什么性的个性化的服务手段。现在,无论是促销方式,还是招商策略,大家的手法都差不多,这时候,你如果没有个性化的东西出现,也就很难真正吸引别人最后导致的就是产品的夭折。

    不难看出,在蓝哥智洋总结的三个方面,我尤其强调第一点,这是因为中国为什么大多数产品都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并不是产品品质不好,相反,都没多大问题,其真正的原因在于许多老板往往把产品的特点当成了卖点,去拼命吆喝,最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才发现事实上搞错了,遗憾的是一切都无法挽回。

    现在,面对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和对手的汹涌蚕食,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敢掉以轻心,他们为此苦苦思考,上下求索,希望凭借自身的一点优势能在暗淡的星空下能绽露些火花。

    就目前而言,如何创新和拓展生存空间,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共识。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外,以下三种策略,相信能帮助一些企业走出困境,赢得市场先机:

    一、定位策略:

    产品运作伊始,战略布局、战术实施的结果与期望值有较大出入,感觉身陷其中,难以脱身,这时候,要想获得新生,你就要把产品重新合理界定,避开与竞品锋芒、单刀直入,在保持原有的消费基础上,扩大特定消费群体。

    二、创新策略:

 有专家断言,21世纪建立品牌资产的关键在于发展与顾客的互相依赖、互相满足的关系。

    产品在市场上开疆拓土,必须打破以往的惯性思维,在借鉴传统模式与招数基础上,寻求突破与创新。比如,在原有的营销策略上强化服务理念,采用直效营销,将目标对象界定在“个人化的基础上,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满足,与他建立一对一的直接关系,比如现今流行的会务营销、体验营销、旅游营销等等。

    菲律普·科特勒教授认为,企业应突破以销售为唯一目的的思维框架,必须去思索顾客的终身价值——即企业未来可以从该顾客身上获得的利益的现值,必须考虑如何才能在某一类别中与某位顾客做成更大的生意。所以,企业的目标应该在于为顾客带来长期的价值,并创选出关系维持得更持久的顾客。

    因此,我们应与目标对象建立长期共存的情感纽带,通过持续性多样化的接触与服务,一方面加深目标对象对产品和企业的深入了解,进而提高信心,增加购买率和忠诚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目标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不断研发推出为满足需求而打造的精神愉悦和价值实现,这方面海尔家电产品就是典型的例子。表现方式为:通过邮寄信函、电话回访、咨询热线、上门义诊、节日拜访等方式强化服务宣传上的亲和力。

    三、细分策略:

    一个产品是否有市场竞争力,除了与对手有明显的差异外,具有为顾客认同的某种独占价值十分关键。

    现在,许多企业都十分注重消费者数据库营销,这其实反映了在市场形成的一个个独特的顾客群体中,细分策略更利于我们掌握消费脉动,企业也可以通过认知并回应不断改变的顾客需求和价值来持续为顾客寻找并创造新的价值,它他表现在数据库统筹整合得基础上,细分数据库里的顾客和潜在消费者,然后分析用户信息,明确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最佳渠道时间和环境,从中把现有的消费群体进行细分,找出针对性途径,学会辨别那些品牌联系和态度变化才能支持消费者保持原状或改变购买行为。

    张瑞敏先生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两种整合来实现,一种是企业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种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

    就成长型企业来说,后者的启迪意义在于独立的消费群体进行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进行精神或情感上的引导满足,具体方式为:

    1.固有消费者:

    已使用或正使用的消费者,通过持续的沟通,举办大型综合活动、顾客咨询热线、赠送小礼品、邮寄DM、定期举办俱乐部活动等,稳定其品牌的忠诚度。

    2.潜在消费者:

    现在没有使用过产品,但在以后将有可能购买或使用的消费者,通过科普讲座、社区推广、口碑宣传、专家登门回访进行引导、灌输、加深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印象及了解,使产品成为消费者以后有需要时的首要选择。

    3.可挖掘消费者:

    想使用的,但持不信任或观望态度的消费者,通过品牌文化和诚挚服务表现及派发产品资料,组织生动活泼符合中老年生理和年龄特点的多样化趣味性公益活动,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