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管理也就存在了。在我国近现代时期,管理已经从自觉地,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如今,组织社会已经到来,管理早已不仅仅是工商企业的需要,而是遍布了整个社会,政府和非盈利机构也毫不例外。可以说,对管理的需求和期望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强烈。
德鲁克曾经说过,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创新是“管理”。正因为管理的效用大幅度提升以后,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容量超过了之前的世纪总和。当然,也由于管理不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甚至是严重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必须由管理,也只能由管理来解决。
“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德鲁克语)”,也必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以求发挥最大的效用。然而,对于管理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好,然而现状却是,我们大大低估了管理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那么,导致这个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其一是我们分割了管理,其二是我们的管理是滞后的。
分割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业务分割。最直接的证明是对经营和管理之间关系的认识:管理的再好,经营不好也是没有用的;经营的好,管理差点也没关系。这个观点本身就分割了经营与管理,实际上,经营好不好,都是由管理来决定的。换句话说,经营是管理的对象,把它做好是管理的任务。
2.组织分割。包括:各类组织的分割,我们分了企业管理、医院管理、学校管理、政府管理等等;组织内机构的分割,我们分了不同的部门,也就有了不同部门的管理。在大一点分,有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中国式管理等等。实际上,管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应用不同罢了。
3.职能分割。包括:专业职能的分割,比如说,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本身职能的分割,比如说,要么强调计划,要么强调控制,实际上,管理是一个系统工具,它存在理由只有一个,更好的完成目标。
造成分割的主要原因是对管理的认识和定位出现了混乱。如果非要给管理一个定位,那就是:一切均需管理!
分割管理的危害甚大,直接影响了管理的绩效:
1.用知识代替管理。例如,财务管理,强调了重视了其核算、融投资等财会知识本身,忽略了核算以及融投资创造价值的功用,造成了核算以及融投资的损失,就是忽略了管理的结果。管理本质上要把知识转化成价值,因此把“财务管理”理解为“管理财务”才是比较准确的表达。其他均同。
2.重业务轻管理。想做什么业务?应该做什么业务?业务怎样做?这都需要管理。简单的说,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就是管理的任务,忽视哪个部分,其结果肯定是走向失败。
3.机构间难以协同。管理不是为哪一个部门专门服务的,而是为实现一个整体的目标来发挥作用的。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是为了完成企业战略,而不是把一个部门做到最优就行了。局部最优,并不代表全局最优。
4.把管理和管理应用混淆。管理的原则和职能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环境不同,目标不同,组织不同等,管理应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古人讲:“因地制宜”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盲目的照搬外国的管理方式是危险的,也是愚蠢的,其危害不言自喻。
5.忽视了管理绩效,为管理而管理。这是目前企业界存在的最为普遍的现象,我们总是跟着“管理时尚”的潮流走,今天6S,明天6西格玛,尝试了流程再造,再用用BSC等等,忙个不亦乐乎,其结果呢?
分割管理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管理滞后”。
简单的理解,管理滞后就是事后管理。其根源就是由于分割管理而引起的管理思维的混乱,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投资一个项目,缺乏对投资风险的管理;要并购企业,没有对并购后预案进行管理;招聘一个新员工,没有考虑到不适应公司怎么办等等。其结果就是“救火”。而且,往往都是出现重大损失时才想起来补救。
不可否认,做任何事情都免不了出现问题或机会。但是,如果我们都在等待问题发生后再去处理,那么,损失将不可避免。正确的管理思维应该具备如下的特征:
1.弄清现状。
2.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键性因素。
3.几个解决方案的预设。
4.进行决策。
5.对决策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机会给出预案。
6.实施评估。
7.修正。
从以上的几个特征来看,实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而预案管理和评估修正是现实中存在的弱项。这就是“管理滞后”所造成的。
管理滞后所带来的危害,除了上述以外,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企业战略目标不能顺利实现。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在了解了分割管理和管理滞后的危害之后,就应该寻找消除分割管理和管理滞后的办法了。
第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管理。特别是对管理原则、管理任务、管理目标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掌握正确的管理思维。
第三,灵活的,因地制宜的应用各种管理工具。
第四,紧紧围绕管理绩效来开展管理工作。
第五,在一个组织内部要坚持“同一的管理”。
最后,借助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名言作为结束:“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