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5日,南方周末有这样一篇报道,周黑鸭卤制鸭子连锁公司得到风投6000万的资金注入,双方计划2015年前A股上市!与精武鸭脖、久久丫、绝味鸭脖一样,周黑鸭也是从默默无闻的路边摊发展起来的。现在,周黑鸭与其他鸭脖同行一道共同开创与分享一年几十亿的鸭脖市场,鸭脖市场的的崛起的标志是门店数量的飙升,周黑鸭三年开出200多家专卖店,久久丫连续7年100%的店铺增长率,目前自营连锁店已达1000家,而2005年只有61家门店的绝味鸭脖到2010年全国门店已突破了3000家!是什么原因使这些鸭脖企业获得了成功?南方周末认为,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缘于国内市场的火爆。但细细琢磨又有许多疑惑,为什么单单是“鸭脖子”取得了成功,而不是“鸭腿”?为什么偏偏是最近几年火爆,难道之前就没有“鸭脖子”的产品吗?显然,南方周末的解释还是比较笼统的。
概括地讲,作为小吃类的产品,其成功的路径,生存的方式无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种,传承式。凭借祖传秘方,掌握核心技术的小吃,如王守义十三香、全聚德烤鸭等都是经过上百年的历史传承,风味独特,独此一家。这些企业通过渲染历史传奇和神奇秘方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他们要做的只有两件事:增加产量和打假。
第二种,伪传统。凭借自己摸索和引进的配方,以商业化的形态来做大生意,如“老干妈”、“大娘水饺”等,由于缺乏历史的积淀与技术上的壁垒,因此老干妈们必须通过“造神运动”为产品增加附加值,同时不断推出新产品、发展规模优势和宣传力度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第三种,现代派,吃的现代,用的也现代。“鸭脖子”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为卤制品的一种,“鸭脖子”的成功“始于精武,成于久久丫”。当年,“精武鸭脖”的走红缘于池莉的小说《生活秀》,“鸭脖子”从此逐渐脱离了其他“卤菜兄弟们”,成为了武汉小吃的特色。而上海的“久久丫”则开辟了“鸭脖子”的新发展空间——休闲化。久久丫、绝味和精武鸭脖从口感上并无多大差别,而鸭脖子本身肉量就不多,吃起来也较为麻烦,唯有麻辣味十足这一特色。对于“鸭脖子”这种杂碎产品,通过“久久丫”们的包装更是成为年轻人的宠儿。
一方面,现在年轻人口味普遍偏重,大都喜欢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品,而“麻辣”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而且伴随着市场的扩大,麻辣口味会越来越走向极致。
另一方面,年轻人喜欢吃肉,但又吃够了大鱼大肉,鸭脖子这种肉量不大,但又有嚼头,并且是嚼劲十足的产品,因而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与此同时,围绕年轻人的习性,“久久丫”采用现代化的生产体系与统一的终端体系,如“周黑鸭”把制作鸭脖子分为36道生产工序实行流水化生产。在终端形象上向KFC看齐,一改卤菜的传统形象。同时久久丫们把店铺开在商务办公区、商业区和居民区,而不只是生活区的菜场附近。这一切都为了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因此,与其说久久丫们开启了一个新的品类,不如说其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但机遇与危机是并存的,在市场逐渐扩大,大量资金涌入,新品牌不断出现,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品缺乏差异化的现实情况下,各鸭脖企业目前都采用了扩大终端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和进行价格战等常规手段,为了拼个你死我活,却忽略了这些企业的发展核心——休闲化。小小的鸭脖市场承载毕竟是有限的,而久久丫们目前并没有新的休闲产品或休闲方式出现,甚至正逐步向传统卤菜靠拢。要知道,久久丫的成功在于三餐之外,狭小的门店又能够承载多少产品线呢?如果有一天“久久丫”成为卤菜店,结果不知道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