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园地
交流伺服驱动器与变频器的区别介绍!
2018-06-07  浏览:17

现在交流伺服驱动器应用日广,在要求运转精度较高和低速段需要较大转矩的场所,如注塑机行业,已有大量应用,确实表现出优良的性能,比一般变频器要好很多。不易跳过载,且动态特性较佳。请大家就应用和维修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也是偶尔接触交流伺服这一块,希望有业内人士,能就安装、调试应用和维修等方面,多谈点啊。我先来个抛砖引玉吧:1、就其主电路结构来说,与变频器完全一致。2、工作于速度闭环,其转速精度才得以保证。3、在控制上,软件与硬件方面,均比变频器有所提升。

伺服应用与运动控制方便极了,定位精度十分高,一直都在使用伺服系统。

这个伺服的主电路原理和变频器是很相似的,近乎一样,就是控制方面差别比较大。交流伺服的普及率会越来越高,毕竟价格优势摆在那里。

现在接触日系的如松下,富士,三菱都不太好修。难点一:试机要用伺服电机,有些同一个牌子不同型号编码器和接口,又不一样。难点二:和现场有关如遇到过不报警也动不了的,运行距离不按程序走的。难点三:现在进口多是多层板查线不好查。

我所指的这种伺服,是大功率交流伺服,和变频器通用。将参数设置为V/F方式,即进入开环工作模式,和变频器工作方式是一样的。该伺服适应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普通交流电动机。无须屏蔽编码器报警。需要编码器反馈信号的,我以前有过一个设想,用单片机做一个“模拟的”回馈脉冲。或者用微型调速电机拖动编码器,生成反馈脉冲, 使伺服能进入工作状态。创造检修条件,也不知是否可行。听听同志们的意见吧。

平常接触伺服较多,伺服维修有个好处就是基本不会炸模块。维修成本小,价钱高,技术含量高一点,驱动板和变频器差不多,主板差别很大。

其实在一般场合下使用和变频器差不多,可是要是用在精确加工上就有差别了,比如说刚性攻丝。还有伺服的好处加上使能电机不发热。

变频器主要作用于速度控制,伺服主要作用于位置控制当然也可以速度控制,虽然主电路原理一样,但伺服多了位置环控制。

要我说的话 就是伺服驱动器上的检测电路要比变频器的复杂一些 在一个就是原件有很多都是很小的 检查和更换焊接的时候对大多数的维修人员是一个挺大的挑战 主电路和开关电源部分几乎与变频器无异。 小弟也是刚刚进入这一行 过手的伺服和变频也已经不少了但是对于伺服驱动器的各种检测电路部分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 希望以后能和各位大师一起交流学习一下。

矢量变频器基本都修过,带PG卡安川A1000,伦茨EVS93,西门子G120,要保存用户参数集,然后初始化参数调整到V/f模式,关闭反馈系统,就可以拖普通电机,G120直接有手动开机功能进行切换。

伺服驱动器想要有合适的电机来试验非常麻烦,有的伺服还是不带操作面板的。就算有面板,需要配一个相同输出方式,相同分辨率的编码器是个非常难的事情。就算编码器的问题解决了,还有电机也是非常难配的,来修理的伺服驱动器功率大小,电压等级不一样,不能像变频器一样用一个小电机去带。

因为伺服驱动器内部算法都是有内置速度环、电流环控制的,都是无法关闭的。特别是电流环,也就是说电流闭环调节控制的,电流的大小是靠内部算法给定的,而不是拖的电机的大小决定的!

依据前面提到的没有伺服电机无法调试问题,就目前国产伺服来说国产伺服绝大多数是用多摩川或者内密控编码器,伺服电机是通用的,买个小功率的伺服电机不贵,驱动和电机是一个整体,个人觉得单独修好驱动后最好配合电机测试效果更有效,至于国外的编码器都通讯模式 模拟的话确实不好模拟,交流伺服驱动器无非就是个矢量变频器拉了一个高性能的永磁电机,其高速响应与精确定位是区别于变频器的主要特点,不过国内目前伺服性能太一般 各个厂家之间抄袭严重,基本是华科派系为主 基础上修修改改而成,目前部分软件仿台达,至于控制性能上不敢恭维,目前国内伺服没有一家做的如变频器的蓝海华腾一样和国外有可比性的 还没研发出来好的技术产品 就有很多品牌加入到价格战了。

现在市场是主流的是17BIT的编码器,传统意义上的2500线的电机估计就要退出市场了。而17BIT的编码器输出的不再是脉冲信号,而是通讯输出了,这个不太好模拟给到伺服驱动器那边。

伺服驱动器的发展总是和伺服电机的发展相关,早期大转矩的伺服想都不敢想,价格太高了,实际直流调速时就有伺服系统,电机为减小惯量做成细长型,驱动器是无静差系统,电路并无太大不同,和现在的数字伺服比性能更好,功能不如数字伺服强,现在的很多伺服多了位置环,多用在高精度位置控制上,伺服和变频器最大的不同就是调速范围,变频器一般也就不到100,矢量的100-200就很不错了,而伺服一般都在4000以上,过去的直流伺服有超过10000的,在零赫兹时能输出2倍到2.5倍的额定转矩,这是变频器做不到的。现在大功率的伺服电机价格已在可用范围,较大功率的伺服应用也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