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园地
论建筑施工管理中机械设备租赁问题
2022-02-17  浏览:0
 机械设备租赁问题冯命康内容:本文介绍了我国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业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从行业角度提出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推动机械设备租赁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对建筑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建筑机械设备租赁机制已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起到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初步成效。90年代中期开始,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确立市场观念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意识,加强成本核算,对于机械设备管理中采用租赁方式给予重视,机械设备租赁取得了一定进展。北京地区建筑行业中的五大国有施工企业都分别组建了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和社会两个市场开展租赁经营,对调剂机械设备市场需求,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较显著的作用。据统计,1996年鑫鹏、中兴联、瑞洋、广宇及城建五家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已拥有大中型建筑机械设备近200台(套)净资产1.3亿元,1995年租赁经营额达到5882万元,创利税627万元。同时北京地区80%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都成立了机械设备租赁分公司,形成了企业内部的租赁市场,对施工机械设备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全面开展租赁业务。截至20⑴年,北京地区有建筑机械设备35万台(套)固定资产28.8亿元。其中,塔式起重机2000余台,施工升降机1⑴0余台,混凝土搅拌输送车850余辆,每年可完成3000万平方米结构工程及装修任务,可运送商品混凝土600万立方米。其中采用租赁方式向社会市场提供服务的塔式起重机有1700余台,施工升降机800余台。据调查,北京地区建筑行业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已有600个,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租赁市场,为首都的基本建设任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租赁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1.1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租赁虽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由于我国租赁业起步晚,存在租赁立法不健全、行业管理不统一等问题,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租赁业的发展。
 
(1)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管理长期处于重用轻管、管理粗放、不重视经营成本的状态。对机械设备管理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
 
的封闭式的自有装备结构和自我配套、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经济效益和机械设备利用率非常低。如北京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十五个独立施工企业和4500多台(套)、近6亿多元机械设备资产,但近五年来平均每年仍然投资约1.3亿元购置施工机械设备。一方面大量新购机械设备应付生产急需,而另一方面又有相当数量分散在各企业的机械设备闲置浪费。该企业的机械设备利用率仅为50%左右,而一些大型、专用施工机械设备利用率建筑机械Academic专题综述平均不到30%造成严重的资金物化,机械设备积压。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粗放,不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对推行机械设备租赁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实行起来非常困难。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开始注重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施工企业以不同形式将部分机械设备纳入租赁范围,但这种无序的、自发的、粗放的、主要针对企业内部需要的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是一种功能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生命力非常脆弱的市场,虽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实现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化规模运作和增强投标、承揽工程任务的竞争能力的目的。
 
(2)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部分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但租赁市场的建设没有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地位进行筹划,基本上属于盲目的、不规范的运作。主要表现在租赁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用于租赁的机械设备数量少,机型陈旧老化;同时由于租赁企业的资金无可靠来源,更新改造能力不强,租赁市场无法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4)建筑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租赁工作缺乏统筹安排。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自发建立的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存在着设置不统一、经营业务范围和职责不同等问题。有的还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痕迹,租赁交易规则不一致,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统一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租金收取标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相互之间因租赁价格、取费方法及工程成本核算方式的不同而影响了市场流通,影响了机械设备利用率的提高,难以取得集团化运作带来的规模效益。由于租赁市场目前尚处于自发的、各自为政的初级阶段,不具备网络化管理的能力,各租赁企业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造成租赁市场信息不灵,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的局面。
 
(5)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租赁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已有20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由于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租赁市场与全国其它行业一样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员管理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之从事租赁业务的人大多数未从事过租赁专业工作,缺乏专门知识和经验,不能满足租赁业发展的需要,急待调整人员结构,提高和充实专业人员的素质。
 
1.2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租赁业属于新兴行业,虽经过长期的探索,仍存在着许多制约租赁业发展的问题,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我国目前的经济资源管理方式基本是:单位筹资一单位购买一单位所有一单位使用。按单位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传统体制,具有鲜明的封闭性,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资本的低效益。企事业单位拥有资产的所有权,重占有、轻效益的观念根深蒂固,缺乏现代租赁观念和追求资本价值*大化的基本理念。因此,无法充分发挥现代租赁业的优势,导致我国租赁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相比严重滞后。
 
(2)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落后。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思想相对保守。建筑施工管理以“分散式经营”、“间断式生产”、“非机械化操作”为基本特点,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企业形成了不计工程成本,吃大锅饭,管理粗放的局面。对机械设备管理不重视,设备利用率低,成本核算概念不清。加之建筑行业是以施工产值为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机械设备管理与使用的好坏不直接影响企业。
 
因此,推行机械设备租赁十分困难。
 
(3)主管部门对租赁业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租赁业在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估计不足。目前我国租赁业尚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状态,在宏观管理上还没有具体的部门认真研究相关法规,统一地对租赁业实施有效管理。
 
专题综述租赁业受到银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多头管理,权力分散、责任不清,容易产生相互摩擦、相互推诿、各自为政的现象。难以在政策上协调统一,无法形成一个规范的、具有规模效益的社会租赁市场。租赁业至今尚无一个行业协会以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进行上传下达,对租赁公司的业务管理及经营加以协调、指导和服务,使租赁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带政策性的、影响正常经营的问题难以与主管部门及时沟通和反映,阻碍了租赁业的发展。国家缺乏保护租赁业正常发展的租赁法规,致使租赁业长期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环境之中。我国目前尚无一部系统完备的、旨在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的租赁法,只是在的金融租赁暂行办法中对融资租赁有一些简单的规定,远不能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租赁业发展的需要。经营性租赁业无法可依,租赁合同双方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租赁市场就难以规范运作,租赁合同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财政税收政策上,没有根据租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符合其经济规律的财政税收政策。由于租赁业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才能够正常运行,而我国贝IJ长期将租赁融资视作贷款,在税收上视同一般商业行为,因此租赁业的经营资金和正常利润无可靠保障。企业看不到利用租赁方式进行交易的独特优势,因而影响了其实行租赁的积极性。
 
2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发展对策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运用机械设备租赁是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完善内部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对机械设备管理和使用方式的根本性改革是企业有效地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方法。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要推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2.1广泛宣传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领导者对租赁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是搞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既是一种商品交易方式,也是一种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企业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应从集团化运作及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把握机械设备租赁对建筑施工的深层意义,树立“机械设备使用比占有更重要”的现代租赁经营观念。要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对机械设备租赁给予高度重视,下大力解决租赁市场运行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安排租赁市场的建设和规范运作。
 
2.2规范租赁市场,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1)根据目前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存量资产多、产权界限不清的实际情况,企业应建立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采取资产置换、收购、以机械设备折价入股等方式进行企业的资产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将原来分散在各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用率低于85%、但施工生产又必须配备的机械设备集中起来,按施工生产类型分别组建道路、房建、混凝土输送、深基础施工等若干个专业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统一调配、租赁使用,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率。
 
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的规模不宜过大,机械设备资产保持在5000万元左右即可。其好处一是可适应市场变化,保持生产经营的灵活性;二是可增加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三是便于经营资金的筹措。机械设备租赁公司既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市场的需求,真正成为要素市场的骨干,又要面向社会市场创收,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
 
对于各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常用的,利用率在85%以上的中小型机械机具,应由各土建施工专业公司组建机械设备租赁分公司,成为企业内部的二级租赁市场,直接面向工程项目经理部,以保证施工生产的经常性需要。各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租赁分公司之间应建立租赁信息网,在保证本企业施工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为增加经济效益,可进行相互调剂、拾遗补缺,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2)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组建初期,应注重建立健全市场规则,使机械设备租赁公司顺利渡过创业的困难时期。租赁市场的规范运行必须排除来自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形成的陈旧观念以及各方面的阻力,对机械设备租赁渠道、价格、台班定额、交易规则、资金来源及信用等方面经过一个调整和理顺的过程。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机械专题综述应运用经济和行政两种手段,充分体现租赁市场对集团化运作、实现规模效益的重要作用,使租赁市场经过短时间的磨合,能够独立面向企业内部和社会两个市场规范运行。
 
(3)要充分发挥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银行的职能,使机械设备租赁能够获得稳定的、较充分的租赁经营资金来源。目前,在国家对租赁行业尚未制定专门的法规及财政税收政策,融资渠道不畅通,资金拖欠严重困扰租赁企业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模拟市场组建的内部银行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内部银行可按市场规则,在现代租赁理论的指导下,对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给予正常经营所必需的资金支持。同时,内部银行还可对土建施工公司与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的经营资金往来实施监控,避免和减少机械设备租赁费用的拖欠。
 
2.3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加强租赁企业建设()实行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租赁公司的经营管理。吸收有实力的机械设备生产厂商入股,可扩大租赁公司的经营能力,实现规模经营。由于双方形成资产纽带,可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租赁公司从生产厂能及时获得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优惠的市场价格;生产厂的产品也可通过租赁的方式增加销售途径而取得效益;另外生产厂还可以通过租赁方式了解市场需求及产品的技术、质量信息,租赁公司与生产厂可获得双赢的效果。
 
(2)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应十分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其中包括租赁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招聘;适销对路的租赁机械设备的选购;市场经营策略和完善的服务质量。同时,机械设备租赁公司还应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其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2.4制定适合租赁业经营特点的法规和财政税收主管部门应认识到租赁业的发展,是对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所以要从宏观上引导、扶植现代租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适合租赁业发展的法规和财政税收政策。要提倡银行与租赁企业进行业务合作,参与租赁企业经营。发达国家为扶植租赁业的发展,大多实行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例如租赁业比较发达的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就采取直接与有实力的租赁企业进行合作,或参股与租赁公司开办合资公司,向租赁公司提供大量经营资金,使银行资本与工商业资本进一步融合,既拓宽了银行资本的经营范围,也为租赁公司提供了资金来源。美国从税收政策上给予出租人巨大的投资减税优惠,规定加速折旧由财产所有人(出租人)提取,允许资本货物的投资者以比正常的折旧率高得多的比率加快收回投资,并在税收上给予较优惠的减免,使租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应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租赁法规和相关政策,以促使租赁业有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