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起重机分会秘书长沈永明预计,第四季度起重机行业的销量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从2002年起,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7年,全行业各类产品总销量突破2万台,与2002年相比,翻了一番多。高速发展固然可喜,但企业更当未雨绸缪,认识到行业发展所存在的隐忧,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积极调整企业策略,以确保自身的良好稳定发展。
出口之路任重道远
从去年起,我国各类工程起重机出口增速加快,今年形势更为看好。今年1~8月,各类工程起重机的出口总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5%。从台数上看,汽车起重机出口台数增长14%,履带式起重机更是高达46%。
通过参加一系列国际展会,中国工程起重机制造企业已经在国际上树立了自己的形象,有不少国际用户在购买时将中国产品当成了**。一些国家在大型项目建设结束后,往往直接把机器处理掉。这种机器使用方式,直接导致施工方在进行工程预算时充分考虑机器的性价比。我国起重机产品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虽然仍有不小差距,但通过技术改造及零部件的国际化采购,产品性能已经有了大幅提高。同时,国产机器所具有的低加工成本等高性价比优势一直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制胜的王牌。
然而,随着欧美、大洋洲和日本等需求量大的主流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的拼杀也愈加激烈。日本企业曾计划将汽车起重机引入惯用全路面起重机的欧美市场,遭遇了失败。随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能源出口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的市场需求出现了。虽然中国企业握有性价比优势,但垂涎于这些新市场的国际企业也已经不在少数。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仍将遭遇一定阻力。
而且,我国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仍受到很大制约。目前有一些地区通过采用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带动配套件企业发展,但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我国企业尚无实质性突破。如果不解决这个难题,我国产品在性能上就无法实现超越。在外资企业以本土化生产等方式达到降**格的目的的情况下,我国产品的优势将变得微弱。
行业格局稳中有变
由于产品成本和技术含量等因素,工程起重机行业的产品集中程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履带式起重机,能够大量生产400吨以上的大型产品的企业屈指可数。但这并不意味着工程起重机市场的成熟与完善。目前,大吨位产品渐成市场主流,特别是50吨以上的汽车起重机、200吨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等产品,需求增幅较大。但在这方面,国内企业的产品研发起步晚,产品性能还需提高,一些大型企业肩负起了产品大型化的重任。随着这些企业产品重心向大型化转移,为一些中小企业留下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开始进军工程起重机市场。比如今年,宇通重工就研制成功55吨履带式起重机。
今年3月底,马尼托瓦克收购东岳重工50%的股份并成立合资公司;在此一个月前,广西柳工收购蚌埠市振冲安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重组成立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6年时间内,当年的行业前6位除徐重以外,浦沅、北起、长起、泰起、蚌起都经历了更名易帜,而其中有三家成为了中外合资公司。
这些改变从总体来看对于行业发展都是比较有利的,也势必对行业格局产生一定影响。虽然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各档次企业间的差距仍较为明显,当前的行业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是,受到排放标准提升等政策影响,以及产品自身的升级换代,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租赁和服务待完善
工程起重机由于形态较为庞大等因素,决定了其能够参加的施工建设项目相对较少。不像一些中小型工程机械产品,可以灵活运用在多种场合。多数公司并无法保证其使用的连贯性;而且产品价格不菲,企业采购起来并非易事。正是基于这两点的考虑,工程起重机租赁业务蓬勃发展起来。据了解,目前有将近80%的工程起重机产品活跃在租赁市场上。
近几年,随着工程起重机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涉足租赁业务的公司数量也越来越多。有专家指出,随着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多,租赁市场将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但无序竞争、市场混乱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行业发展。各种类型的租赁公司要找到自己的特色,以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而不能一味以**为主要竞争手段。一些大型企业,更应该充分调动资源,进行多样化经营。
此外,在服务方面,工程起重机技术含量较高,而且对配套件及原材料的要求较高,这些因素决定了它的维修保养工作难度较大。据用户反应,各企业的服务效率参差不齐,有个别大企业反应速度很慢。特别是履带式起重机,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企业采用的大多是直接销售的模式。不考虑价值,单从产品数量来说,这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比较小。企业建立良好的服务网络也有一定困难。随着各类工程起重机保有量的提升,这个问题也将日益突显,必须引起生产厂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