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第二个五年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坚持科学发展导向,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路径,强化发展举措,推动开发区发展从速度迈向高度,着力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口岸最具规模的钢铁物流基地、南京西南部最具宜居的生态工业新城”,力争到开发区成立十周年之际,总体实力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方阵,综合排名进入前20位。
一是在增长方式上,坚持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高度统一。在当前环境约束紧、规划控制严、开发成本高的情况下,开发区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集约化、生态化的战略眼光,在奋力跨越赶超的前提下,坚持以质量效益为先,特别是在园区形态、产业定位、功能设置和开发模式等方面,更加突出集约精致的理念,放大战略效应,聚合发展资源,提升发展质效;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加强与省市区建设规划的衔接,加快完善覆盖整个区域的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岸线利用、环境建设等规划体系,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建设;坚持以增强产业集聚力为核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新型业态产业,加快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速集聚高端要素集群,促进增长方式向自主创新、智力经济转变;坚持以提高集化水平为取向,坚持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一起抓,严格项目准入门槛,完善土地节约机制,以高集约用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增强市场化运作能力为抓手,不断改进发展路径、创新运作模式,积极鼓励并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为新一轮发展构建融资保障平台。
二是在产业取向上,坚持高端集聚与个性特色的完美统一。加快特色产业和创新要素集聚,是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也是滨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下一步,开发区瞄准科技发展的前沿,瞄准产业发展的前端,坚定不移地抓好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招商,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力、提高产业集聚度。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抢抓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产业振兴调整机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制造、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重点抓好中电熊猫、天华科技、宝色钛业、中船绿洲、杰隆生物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培育,力争用二、三年时间,打造电子装备、中核装备、石化装备、船用设备、生物科技等几个产出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园。围绕省级现代物流集散地的建设,在加快完善物流园基础配套、做大港口规模的同时,紧紧抓住华能集团、中储股份等大型钢铁物流开工企业建设契机,配套发展保税仓库、口岸服务、交易中心等物流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年交易额达千亿元的现代钢铁物流基地,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增创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新优势。
三是在城市发展上,坚持科学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建设滨江新城,直接关系到开发区未来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是园区新一个五年发展的历史重任。开发区紧扣“生态第一、布局合理、节约资源、着眼未来”的开发理念,一方面,坚持抓好整体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全力打造一流城市功能配套:紧紧抓住宁安城际铁路、宁芜铁路改造、港口铁路专用线以及滨江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实施,坚持产业、港口、新城联动开发,加速城市功能升级和城市繁荣,展示江苏南大门的窗口形象;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总体要求,重点打造以景明大街为核心的城市商务中心区,加快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打造以牧龙湖生态公园为依托的城市生活配套区,加快建设居住地产、商贸服务、文化教育等生活配套功能;打造以港口周边亲水区为轴线的城市沿江休闲区,加快引进会展服务、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建设,强化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着力打造功能完善、品质高档、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具有沿江城市风貌的现代化魅力江城。
四是在园街一体上,坚持改善民生与促进和谐的协调统一。推进江宁西部地区一体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也是园区新一轮发展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在新一轮开发建设中,开发区按照区域发展“四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坚持改善民生与促进和谐的统一,更大力度推进园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加快从过去的“有形一体”转向“神形合一”,从优势互补中寻求发展潜力,从互动融合中促进共同繁荣;进一步突破园区街道行政区划界限,有效整合各自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功能优势,加快建设以“三区一园”为主体框架的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载体,构建布局合理、梯度互补、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区域资源保护的统一协调,强化规划约束和科学开发,促进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产业互补、市场相融、资源共享、设施共用的格局;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就业、住房、保障等富民长效机制,强化和谐社会建设,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提高幸福指数,提升文明程度,努力营造安定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是在要素保障上,要坚持体制创新与服务创新的高效统一。在新的平台上推进开发区发展,需要体制机制上的突破和创新,这是切合园区发展新阶段特点、促进各项工作协调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开发区坚持不断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完善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拓展服务领域,大力推行“地毯式”、“创业式”、“无干扰”服务,促进管理职能向责任型、服务型转变,着力打造创新型、专业化服务团队,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低商务成本的一流创业环境;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抓住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趋热的有利时机,加快引进各类专业化、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智力保障;不断创优党建工作方式,注重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放大滨江商会和园区群团组织作用,使企业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建立完善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激发干部员工和广大建设者的创新活力,为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动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