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新闻
威海经开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经济可持续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2009-10-20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161

    近年来,威海经技区坚持把加强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源头控制、创新升级、政策扶持、结构调整等有力举措,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循环、减量利用水平,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今年以来,全区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7.41%、万元GDP电耗下降6.9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下降6.38%,减排二氧化硫1.1万吨,超额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目标。

    一、完善审核机制,从项目源头上控制

   (一)前移审批关口。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能源评审管理办法,对新上项目能源消耗情况先行评审把关,凡能耗不达标或国家限制类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均“一票否决”。今年以来,先后对20项列入省九大重点调整振兴产业规划的项目提前审查,确保了开工项目达到节能降耗要求。

   (二)实行联席审批。成立由环保、经济发展、科技工业、财政、建设、市政、工商、国土、规划等部门参加的联合审批工作组,对新上项目联审把关,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凡未通过环境评审的,一律不予立项、注册、供地。近三年来,先后将26个、总投资4.6亿元的环境污染项目拒之门外。

   (三)加强监测指导。对原有投产项目进行跟踪监测指导,协调市能源监测站对重点企业能源使用情况进行检测评估,为企业科学合理使用能源提供可靠依据。严格在电力及热电、食品加工、建材等重点领域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大华能威海电厂、博通热电、威东日食品、清华紫光等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审核论证,全区已有7家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

    二、提高创新能力,从扶持政策上引导

    (一)搭建创新平台。出台扶持企业发展意见,奖励扶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先后在电力及热电、造船、建材、轮胎、机械制造等耗能重点领域,创建以节能环保为主攻方向的区级以上研发中心11家,其中市级中心4家、省级中心2家,实现区内重点耗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全覆盖。引导和鼓励节能环保服务机构建设,先后建立节能环保服务机构4个,与区内企业签订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协议5个,年协议节能标准煤3500吨、节水45万吨。推进节能环保技术产学研联合,签订节能环保产学研合作开发协议8项,产业化项目3个,申报节能环保类专利成果77项,占全区专利总量的39%。其中,翔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哈工大联合开发的废水处理利用技术、居安德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利用秸秆等废料生产的景观移动木屋技术、隆济时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柔性腻子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悦海世家、广信百度城等住宅小区利用海水源热、污水源热采暖技术,年可节能标准煤1.43万吨。

    (二)加大技改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每年对优秀节能减排成果和先进节能减排企业进行奖励,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华能威海电厂320兆瓦煤电机组热电联产改造、烟气脱硫技改、国内最大二级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威海新船重工供电用电系统优化改造等38个节能技改项目先后实施,累计投入节能减排技改资金50.9亿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690万元,引导投资8.5亿元,列入省重点节能减排产业化项目5个,列入国家重点节能减排财政奖励项目3个,实现节能标准煤17.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25万吨、二氧化碳44.5万吨。

   (三)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国家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引导企业利用粉煤灰和炉渣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目前,区内15家资源再生型企业年产粉煤灰砖2500万标块、混凝土砌块13万立方米、轻质墙板3万平方米、硅塑井盖1.5万套、混凝土添加剂和水泥助磨剂5万吨,创产值近亿元。

     (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落实国家火力发电“上大压小”政策,提前两年关停华能威海电厂两台125MW机组,淘汰落后发电能力25亿千瓦时。同时投资46.8亿元,新上两台660MW世界最先进的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配套高水平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和海水淡化装置,实现节能标准煤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0万吨、二氧化硫5.5万吨。

     三、发展环保产业,从结构调整上深化

     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节能环保产业,打造蓝色经济区,形成能源利用循环化、减量化的良性发展格局。

   (一)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发展新能源项目,逐步降低经济发展对碳化合物等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去年,全区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9.6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比重的6.4%,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是开发风能资源。利用临海风能优势,引进总投资7.2亿元的中电威海风力发电项目,去年完成发电量10529.76万KWh,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节能标准煤3.34万吨;今年又与新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投资75亿元建设海陆风电项目,年可节能标准煤100万吨。二是推广集热节能系统。今年以来,在新建住宅楼及部分宾馆、学校推广太阳能集热系统1.56万平方米,年综合节能标准煤1800吨;利用国家节能灯补贴政策,创建节能灯推广示范村5个,推广节能灯6700多盏,两年累计推广4.2万盏,年综合节电205万度,减排二氧化碳2100吨。三是开发农村清洁能源。近两年共投入资金500万元发展农村沼气,全区18.4%的农户用上沼气,年可消耗农作物秸秆20万吨,既解决了农村“三大堆”难题,又为农民每年节约燃料费260多万元。

    (二)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先后发展了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于汽车电池的质子膜、用于污水处理的生化过滤器、用于墙体保温的柔性腻子及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硅塑复合板、木塑复合刨花板等一大批前景好、潜力大、节能环保的新材料产业项目,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区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威海中玻光电投资1亿元开发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电建筑一体化及光伏电站,研发应用技术走在全国前列,产品远销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继去年中标青岛火车站103千瓦非晶硅光伏屋面工程后,今年又与珠海兴业幕墙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中标威海市民文化中心270多千瓦、全球最大的非晶硅光伏屋面工程,年发电量达32万度。蓝星集团办公楼外墙和屋顶安装了自行研发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3228.8平米,年发电量7.8万千瓦时,该工程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据专家测算,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下降0.75个百分点。近年来,经技区充分依托区位、交通、城市、产业、环境等自身优势,抢抓世界产业转移和国家政策调整机遇,出台了扶持政策,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科学规划了现代商贸中心、城郊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现代物流集散中心、韩国人创业消费居住文化中心等现代服务业“五大中心”,规划建设了总占地200公顷、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中心商贸区和九龙湾商贸区,总投资55亿元、占地20平方公里的华夏城,6000万元的老虎山生态园,引进了日本佳世客、韩国玛特、家家悦九龙休闲购物广场、鑫通现代物流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近三年累计完成服务业投资70多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8.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9%,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