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新闻
苏州高新区加快构筑产业优势 支撑引领转型升级
2010-07-23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091
  苏州科技城作为全国首家由科技部、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共建的大型科技创新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十大创新型园区”,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和苏州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快“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三大高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强化国际化功能规划和创新载体建设。以“科技、山水、人文”完美融合的创新建设理念,通过实施“规划优先、载体优先、平台优先”三大优先战略,累计投入120多亿元资金,基本完成区域25平方公里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南部研发创新区、中部中央配套区、北部产业示范区“一城三区”的国际化功能规划和开发建设格局,建成150万平方米国际化标准的创新载体。南部形成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为龙头的苏高新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以中国十大最佳服务外包园区苏高新软件园为引领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包括江苏省首个专业特色园微系统园和江苏省最大的IT实训基地、江苏省首家高博软件技术学院;以软件大厦、科研综合楼、中试楼为核心的研发创新基地。北部形成以苏高新光伏产业园为重点的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先进制备产业基地。中部形成以商务、生活、休闲为主的配套区和原生态自然山水景观区。先后建成运营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中科数据应用技术开发中心、江苏省首家工程技术文献中心服务站、江苏省光电研发平台以及医工所3个相关技术平台。

      二、强化引进重大项目和发展新兴产业。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按照“特色明显、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要求,苏州高新区“2+3”现代产业体系中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苏州科技城已初具规模、初显特色。新能源产业基地形成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规模,苏高新光伏产业园获批启动建设,阿特斯光电、保利协鑫、特谱风能等项目加快启动和扩大规模,加速形成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苏高新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形成1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规模,完成规划设计,获批江苏省首批科技产业园。载体建设、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加快推进,由江苏最大的、省内第一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鱼跃医疗投资的项目、江苏第二大医疗器械公司科凌医电投资的柯尔医疗器械、注册资金达2200万美元的诺华维柯生物技术等19个项目达成意向或签约。医工所启动二期建设,一、二期总投资达到7.8亿元,建成成果转化中心和多个延伸项目;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形成1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规模,苏高新软件园二期全面竣工,国际知名外包企业印度PATNI公司、知名外包培训机构IIHT公司和国内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立思辰科技华东总部、国内服务外包百强企业新致软件等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规模项目签约入驻。此外,物联网技术产业化迈出大步,国内首个高铁物联网新技术应用中心易程科技,以及快维科技、先施科技、瀚瑞微电子等一批物联网产业化项目集聚成势。国内首家膜科技创新园揭牌,7家国内外研发机构和企业落户。

      三、强化优质服务和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加强政策激励、政府服务、人才专项、项目申报、资金跟进、平台搭建、建设配套、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围绕人才引进和服务的机制创新,为新人才做好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商务、生活和休闲环境。累计引进海内外各类高层次和专业人才20000多人,人才结构方面,90%是大专以上、70%是本科,其中95%是理工科人才。累计获批各级立项项目300多项,其中获批各级各类人才项目100多项,获批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人才60多人、获批资金6000多万元,200多项科技成果被列为国家、部、省、市科技项目,累计下达和向上争取支持资金4亿多元。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半数落户在苏州科技城。作为高层次人才“大户”的医工所,现有人员规模近百人,博士、硕士占比超过70%;总投资10亿元的易程科技,集聚了李衍达、周炳琨、吴澄三位院士;国内首个智能供应链运营平台快维科技刘敬印、省市区创新创业人才连中三元的巨像科技孙晓东双双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还有4人正在报批备选之中。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