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两园区同比增幅138%和77%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委会财政局局长邱自佑把最新的统计数据记录在本子上,他指着一组数据颇为高兴地对记者说,“数据说话,市里今年给园区下达的任务是6.16亿元,我们已经完成3.29亿元了,完成任务的53.48%。”
据了解,前四个月,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财税收入达3.29亿元,同比增加1.91亿元,增幅为138%。
同样表现不俗的还有制造产业基地,其财政收入为2.04亿元,同比增长76.77%,在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高位增长势头。
原因:新兴产业规模企业贡献突出
针对两个园区在今年呈现出来的快速增长,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果,浏阳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将在这里起航。
作为国家、省、市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三大产业经过多年的沉淀发展,开始发力。
以工程机械为例,目前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为主导,以及发展再制造产业的产业体系,聚集了一批起点高、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的优质企业,如德邦重工、中大机械、五新重工等。
而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产业就表现不凡,如蓝思科技扣除进口设备抵扣,前四个月纳税5519万元,几乎达到去年全年的纳税额。占据湖南省医药产值一半以上份额的医药产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企业也发展壮大了,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七家纳税上千万元的企业中,医药企业占据三家:威尔曼纳税突破3000万元,尔康超过2000万元,九芝堂斯奇为1000多万元。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