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0日上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基地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开工仪式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党委书记于凯,武汉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汉南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彭浩,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陶红兵,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党组书记、局长郑先平,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祝方东,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肖强,武汉开发区工委委员、汉南区委常委张德华,武汉开发区先进制造产业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肖小鹏,中汽中心副主任李洧,中汽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今,中汽中心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所长高国有等领导出席了仪式和座谈会。
中汽中心“武汉基地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是中汽中心与武汉市政府、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全面战略合作,以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以下简称汉阳所)为依托,共同建设的立足武汉、面向华中、辐射全国的汽车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中汽中心武汉基地的检测认证及研究能力,业务范围将涵盖新能源汽车及三电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专用汽车和零部件领域,使达到“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要求。
适应形势 华中首创新能源汽车检测和技术研究
近十余年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产销量不断刷新记录。2009年至2013年,我国连续五年稳居世界头号汽车产销大国地位。然而伴随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全球汽车工业正面临着能源、环保、交通、资金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的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十年,我国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积极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然升级为国家战略。国务院2012年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以充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将推进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作为重点工作。与此同时,在工业制造智能化和互联网模式多元化的双引擎驱动下,电子信息、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方兴未艾。随着消费升级与科技革命的推进,汽车产业迎来重大变革机遇。
在此背景下,多家企业率先发力。以武汉为例,总投资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落户黄陂,可年产纯电动客车3000台、纯电动专用车5000台,并实现相应关键零部件本地研发生产,实现年产值100亿元。江淮汽车在蔡甸兴建新能源汽车组装厂,去年形成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营销服务能力在长江以南,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在光谷签约落户,同期签约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长江蔚来基金”,通过资本支持,在光谷推动打造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即将在东湖高新区建设的长江蔚来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入不少于200亿至300亿元,目标是建成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生产基地,并引入关键零部件的重点生产企业、储能及能源互联企业和服务于新能源整车的智能创新型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做大做强武汉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而互联网和汽车的融合,也带来汽车产业的革命,无人驾驶汽车也成为时下关注的热点。根据工信部与湖北省政府签署的协议,目前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创新示范试验区正式落户武汉,武汉已聚集吉利车联网、长城汽车车联网研发中心、萨博汽车无人驾驶、百度无人驾驶等一批前沿科技项目。
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部地区汽车产业呈现出创新驱动、快速发展的势头,新技术、新产品与市场消费相互推动,检测与试验的需求逐渐增多。以神龙汽车、东风商用车、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上海通用、东风雷诺、扬子江客车、武汉客车、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湖北新楚风、比亚迪汽车(武汉)、江淮汽车(武汉)、南京金龙(武汉)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生产制造业已具备良好的基础,且都在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另外,武汉市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也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又是国家光电子产业集聚地,以通宇新能、天津力神电池生产、国轩动力、波士顿三元电池、力强新能、合康变频、英泰斯特、中原电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能源电机、电池、电控系统相关的项目已经或正在投资武汉及周边地区。
新能源汽车基础产业的发展也为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专用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智能网联汽车国家技术路线图和国务院战略领导小组的引导下,结合武汉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条件,以5G通信、LTE-V等技术支持新能源汽车率先实现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技术正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并可提升国内汽车信息安全等级,武汉市作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之一,正在大力投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而随着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迫切,新能源专用汽车也将逐渐渗透至专用汽车市场的各个角落,在刚刚落幕的2017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上,就有多款新能源专用汽车亮相。
当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除需要按照标准法规完成公告检测、3C认证检测、出口检测、监督试验及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整车定型、零部件匹配、批量化验证、逆向开发等试验的常规项目外,还需要进行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通信协议、充放电功能、电机性能等专项试验。但是,纵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势,90%以上的产品几乎都为纯电动汽车产品,且主打车型少,产品集中度高,高端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技术产品过少,且技术不成熟,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欠缺,除企业开发技术能力不足外,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就中部地区来看,现有的汽车研究机构均注重于传统汽车或零部件的检测与研究,第三方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和开发验证的平台尚未建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检测需求十分旺盛,尤其是电机、电池为代表的核心产品,急需开展各种法规试验或匹配验证试验。
为了满足中部地区新能源汽车企业检测和技术研究要求,中汽中心以汉阳所为依托,与武汉市质监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等全面战略合作,以“武汉基地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为载体,筹建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弥补华中地区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第三方检测及研发能力的不足,满足华中地区汽车产业的生产服务需求和技术升级需要。
强化能力 高起点打造整车领域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作为中汽中心集团化、区域化、网络化重要基地,汉阳所一直肩负着服务全国专用汽车行业的重任和辐射中西部业务的重担。在中汽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汉阳所下属的机械工业专用汽车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下检测中心)检测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严格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能确保试验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独立性,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技术能力。检测中心与中汽中心下属的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试验任务、能力拓展等方面相互合作,互为补充,共同构筑中汽中心大检测网络平台,是中汽中心武汉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基地的重要载体。
按照中汽中心的整体发展规划,近年来,汉阳所检测中心加大了人、财、物全方位的投入,形成了覆盖专用汽车整车检测、商用车整车新产品检测、汽车零部件检测、节能与排放检测、新能源整车检测,具有各类测试设备500多台套,检测能力涉及927个检测项目。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汉阳所检测中心在专用汽车产业聚集区展开网点布局。现已在梁山、随州等地建成检测网点,并协同管理孝感汽车试验场。不久还将在福建龙岩、河南新乡、甘肃武威、辽宁铁岭、广州鹤山、山东诸城等地建立服务网点。
在开业仪式上,中汽中心党委书记于凯透露,武汉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基地的建设规划始于2009年,是中汽中心实施华中战略布局的重要投资举措。项目占地总面积约100亩,一期建设投资逾3亿元,于2013年投入使用,现已形成以专用汽车整车、商用汽车整车、节能排放和关键零部件检测为核心的综合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此次奠基属于该基地的二期项目,二期项目一阶段投资1.8亿元,计划建设周期1年半,将参照ECE法规、SAE、ISO等国际标准,并针对新技术建立自己的技术规范。项目建设包括各检测试验室的土建工程、设备采购与安装、科研办公设施等,建成的项目覆盖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含氢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专用汽车、动力电池及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器、充电装置(系统)、轻型汽车排放、车载信号与控制装置系统等。
“项目建成后既有助于巩固汉阳所传统专用车和零部件检测业务的行业地位,又可拓展汉阳所在整车(新能源汽车,轻型、中重型商用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对中汽中心在华中地区重要业务领域的有力补充。”汉阳所所长高国有介绍,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基本覆盖汽车整车法规性检测项目、研发试验项目、零部件试验项目、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标准法规研究需要的绝大部分能力。
建成后汉阳所将作为中汽中心在华中地区的重要战略基地,更好地承担起协助政府管理部门全面开展公共技术服务的责任,为新能源汽车、商用车、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等的设计、出厂、量产等提供新产品法规试验(含公告试验、进出口产品商检与认证、质量监督检验、环保节能专项试验)和开发、验证试验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前瞻技术研发提供重要支撑。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们这次新增新能源车辆及零部件检测能力,覆盖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试验、电动汽车EMC试验、电动汽车涉水&浸泡试验、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试验、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等试验项目。”高国有表示,汉阳所将通过二期项目全面打造新能源整车试验一站式服务平台,并积极申报筹建“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