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个综合考试,那么国际湿地城市则是一门难度系数很大的专业课考试。今年10月份,济宁以获评森林城市为契机,发力湿地生态建设,同时围绕“生态环”建设,着力打造湿地公园群,力争再揽一张“国际湿地城市”新名片。
发力湿地保护工程
争创“国际湿地城市”
“如果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个综合考试,那么国际湿地城市则是一门难度系数很大的专业课考试。”济宁市林业局负责人说,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个荣誉。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不仅能为济宁带来一张靓丽的国际名片,更重要的是,能引进国际先进的湿地保护理念,更好地保护济宁的湿地资源。
据了解,全球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结果于今年10月份公布,来自全球7个国家的18个城市获此称号,2020年将开展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评选国际湿地城市有两个基本条件,有一处(含以上)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或者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或者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率在10%以上,且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有所提高,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
“济宁是湿地大市,现有湿地面积22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3.6%。”该负责人表示,济宁有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及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4处,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湿地保护率,计划2020年建设湿地乡镇50个、村居100个,湿地小区200个,力争湿地率达到15%以上。
“生态环”建设
打造湿地公园群
除了“国字号”,今年还将围绕“生态环”建设,打造湿地公园群。对济宁主城区12处采煤塌陷地采取综合治理修复,启动建设少康湖、如意湖、十里湖、马场湖,到2021年建成4—5个生态湿地和明珠公园。连接少康湖、如意湖、兴隆湖等,打造30公里综合性绿道,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3公里进林带、5公里进湿地”,使之成为城市湿地的重要“名片”。
生态环整体改造后,济宁将形成58.6平方公里水面、42平方公里绿地,人均绿地面积可增加12平方米、达到23.4平方米,多出国家标准11.4平方米,打造“环城生态绿带”和慢行系统,逐步形成“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的湿地公园群,主城区创建为国家公园城市。
为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提高湿地生态预警能力,济宁实施国家、省、市、县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监测评价,开展全市湿地资源调查,真正摸清家底。同时制定湿地生态定位监测站点规划,建立国家、省、市级重要湿地监测评价网络,健全湿地监测数据共享制度,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此外,充分利用湿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湿地生态文化建设,有序推进湿地生态旅游,推进湿地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湿地保护及湿地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提升湿地用途管控能力。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