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山东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
2023-08-09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100
 
 
  建造济南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打造小清河沿岸工业集聚区……日前,山东印发国际级港口群建造三年举动计划(2023-2025年),加速建造国际级港口群,提高山东港口服务国家战略、融入新开展格式的纽带效果和支撑才能。
 
  到2025年山东沿海港口货品吞吐量打破20亿吨
 
  根据该举动计划,山东将高标准推动国际级港口群建造,构建以青岛港国际纽带海港为中心,日照港、烟台港国家首要港口为两翼,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地区性重要港口为支撑,与津冀苏辽港口紧密协作互动的开展格式。
 
  到2025年,山东沿海港口货品吞吐量打破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打破4000万标准箱,港口才能规模、服务效率、才智绿色开展水平全球抢先。
 
  为此,山东将施行六大提高举动。在打造服务全球的一流港口基础设施中,山东将建造国际级专业化码头集群,建成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送、客滚运送“两个主纽带”,国际大宗干散货中转分拨、东北亚油品储运、我国粮食储运“三个集散基地”。积极争取建造国家大宗产品储运基地、潍坊煤炭储运基地、日照港口型粮食物流核心纽带,新建、改造一批港口集疏运高速公路、铁路、管道、传送廊道等设施,加速推动小清河与潍坊港、广利港、莱州港、龙口港海河联运。到2025年,新建成深水泊位2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总数到达380个,新建改建港口集疏运高速公路620公里,输油管道总路程超越2400公里。
 
  在打造全球抢先的才智绿色安全港口中,山东将建造数字孪生港口,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纽带中心才智服务、超大型港口才智运营、海上才智交通管理、港口安全才智监管“四大渠道”,建造国际级港口群(我国山东)超算、才智绿色港口技术创新、港航人工智能练习应用“三大中心”,推动省部共建国家级科研渠道。
 
  建造济南、青岛、临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在打造通达全球的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中,山东将优化海上航线网络,深化与国际班轮公司协作,构成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推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沿黄陆海大通道建造,强化山东港口群与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构建以瓦日、新菏兖日、德龙烟、胶济铁路和青连-蓝烟铁路等为骨架,众多内陆物流纽带为节点,直通山东港口群的陆向归纳物流体系。
 
  大力开展至中亚、欧洲集装箱跨境海铁联运,至蒙古、俄罗斯的海陆联运事务,建造济南、青岛、临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沿黄城市共建海铁联运中转基地,深化中欧班列(齐鲁号)协作联动机制。到2025年,外贸航线总数到达278条,集装箱中转量到达740万标准箱,内陆港总数到达50个,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超10000列,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到达420万标准箱,坚持全国抢先。
 
  在打造辐射全球的港航供应链服务体系中,山东将建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纽带中心和我国北方船只买卖和服务中心,支撑国际商事裁定组织在山东港口展开裁定事务。高标准建造山东大宗产品买卖中心等,做强山东港口“港云仓”电子仓单归纳服务渠道,拓宽新华·山东港口大宗产品指数体系,培育国际级大宗产品供应链归纳服务商。到2025年,大宗产品渠道买卖额到达5000亿元。
 
  建造我国北方日子消费品分拨中心,拓宽国内仓储、分销渠道,重点建造济南、青岛分拨中心和日照、西安、烟台、威海等分拨基地,集成日子消费品进出口、流通加工、分拨配送、贸易金融、电商服务等功能,构成优势分拨网络。全面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和国际500强企业,打造全球知名的供应链归纳服务商。到2025年,建成海外仓8个,国内分拨中心2个、分销基地10个,基本构成“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的开展格式,骨干航运企业操控总运力打破2000万载重吨,船只规模超越200艘。
 
  推动部省共建国际一流港湾职业技术院校
 
  在打造面向全球的敞开交融开展格式中,山东将创立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演示,培育壮大青岛国际航运服务、烟台裕龙岛高端石化、日照先进钢铁等千亿级工业集群,打造小清河沿岸工业集聚区。推动与津冀苏辽等地港口互联互通互动,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的对接协作。支撑开展邮轮船队,鼓励多元资本进入邮轮工业,支撑在邮轮口岸设立进境免税店、建造免税商城等。开辟以青岛港为母港,拜访东北亚、东亚港口的邮轮航线,逐渐向亚太和欧美港口延伸。到2025年,全省“三区互融”园区和项目到达100个,新增海外港航运营组织8家,新建海外港航技术培训基地3个,国际友爱港口到达50个。
 
  在打造全球认可的口岸营商环境中,山东将深化港航领域“放管服”变革,建立严重关联项目联审会商机制,在我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渐探索国际船只登记、国际航权敞开,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撑青岛港展开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事务。
 
  山东将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规划支撑体系,强化政策引导支撑,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其间,对填海构成的陆域,积极支撑港口运营人依法凭海域使用权证书换发土地使用权证书。支撑航运企业自有船只建造,促进降低社会物流本钱。推动部省共建国际一流港湾职业技术院校,加强现代港航研究院等新式智库建造。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