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从“技术取向”向“财富取向”转变。房汉廷认为,单纯追求技术先进性和研发普遍性的园区,发展并不太理想;以“财富取向”为主的高新区非常注重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其财富效应通常都比较突出。
其次是从“抓大放小”向“抓大育小”转变。房汉廷指出,引大资、招大商、做大企的高新区,通常热闹一阵子就没了后劲,而那些在“抓大”的同时,通过孵化器、加速器等不断孵化、抚育创新、创业企业的高新区,则出现了一拨又一拨的明星企业和新兴产业,整体发展也始终保持旺盛活力。
此外还包括从“官本创新”向“民本创新”转变和从“精英独占”向“草根分享”转变。调研发现,把大量创新资源过度地配置给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高新区,其创新成果未必显著,而把主要资源配置给大量民营企业的高新区,创新成果都很丰厚。房汉廷同时强调:“精英占有的创新资源过多,会极大地降低创新效率,提高创新成本,不利于高新区的快速发展。”
还有一个转变,是从“内化创新”向“创新外化”转变。房汉廷提出,在一些企业和高新区中存在一种情况,单个企业的内部创新,由于不能充分市场化,常常导致大量成果不能产业化,而围绕核心企业进行的外部创新,则比较容易实现产业化。他认为,高新区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模式从“内化”向“外化”转变,使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向创新集群形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