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
哇哈哈20年坎坷路(1)
2009-06-23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183

 
  

    即便是经历了至今仍未平息的“达能风波”,宗庆后不无历尽沧桑的疲惫,但他依然信心十足:“我还算不上成功,现在是加快娃哈哈发展的最好时期,再过几年,我希望娃哈哈有更好的发展。”
  “谢谢!今天我的蛋糕都吃不下了……”
  10月12日,是宗庆后的生日。这一天中午,《浙商》杂志派出代表,向这位63岁的企业家表示祝贺。也就在他生日的前一天,在11月“这没什么,数据未必准确,都是他们自己弄弄的。”宗庆后说。
  不过,无论这个数据和实际有多少差距,但经过整整20年的创业,宗庆后的确成了浙江,甚至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如今,功成名就的宗庆后丝毫没有马放南山的意思,即便是经历了至今仍未平息的“达能风波”,宗庆后不无历尽沧桑的疲惫,但他依然信心十足:“我还算不上成功,现在是加快娃哈哈发展的最好时期,再过几年,我希望娃哈哈有更好的发展。”
  创业:坚持自己的市场“感觉”
  娃哈哈究竟如何赢得市场,宗庆后用“凭着感觉做决策”一语轻轻带过,而这份“感觉”的背后,正是他多年来的见地和实践。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让人内心渴望爆发的年代,如今中国很多叱咤风云的商业人物就是在那个时候登上历史舞台的。
  1987年年底,在经受了“上山下乡”生活的“洗礼”之后,42岁的宗庆后从绍兴农村回到了杭州。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几乎没有人认为“大器晚成”这样的奇迹会发生在他的身上,而命运恰恰给了他一次勃发的机遇。
  过了不惑之年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教师,依靠14万元借款,创办了娃哈哈公司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当时,全国上下沉浸在“口服液”的火爆中,宗庆后带领企业迅速进入保健品市场,推出了儿童营养品,一炮而响。当时的那句广告语至今依旧熟悉: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正如宗庆后在绍兴农村劳动时只顾埋头踏实干活一样,“我不太理会别人的嘲笑和指责,42岁创业虽晚,但我自己认为这是对的,就去做了。”或许正是这份坚持和自信,日后成就了娃哈哈在国内饮料业老大的地位。
  创业的欲望总是在不断上升的。1989年到1993年成为了娃哈哈的黄金岁月。1991年9在中国企业家群落中,宗庆后可能是最勤奋的一个。一年365天,他有200天时间在市场一线考察。2002年“我要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如今的宗庆后依然习惯于亲历亲为,正如和他一起工作了16年的下属——娃哈哈的新闻发言人单启宁所说,“宗总凡事都从自身做起,他在娃哈哈的权威是干出来的!”
  跑市场的时候,他会去看超市在卖哪些产品,并且特别注意产品的批号,因为批号时间的远近说明了产品销售的顺畅情况,他也注意消费者实际上拿了哪些产品,了解他们的需求。来自第一线的信息,培养了宗庆后独特的市场感觉,尤其是农村市场。在与美国可乐巨头的正面对抗中,宗庆后最有力的后盾之一正是自己一手打造的“联销体”。尽管非常可乐刚推出时被业界和学者讥为“非常可笑”,娃哈哈却已经不动声色地将非常可乐铺上了大城市以外广袤的二线城市和小城镇市场的货架。“他们(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相信很多人对娃哈哈“营养快线”的这个电视广告不会太陌生。2005年,娃哈哈集团自主开发,推出了新的乳饮料“营养快线”。
  风波:强者无畏
  当然,在娃哈哈20年的历史中,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每一道坎,是一道阻碍;每一道坎,更是一次跳跃。
  1991年,娃哈哈“小鱼吃大鱼”的举措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不过这一创举让娃哈哈出尽风头,也让宗庆后吃尽苦头。因为当时,社会上对改革还有颇多争议。最初包括老娃哈哈厂的职工,都对这一举措持反对态度。宗庆后最终力排众议,拿出8000万元巨款买下杭州罐头厂的整个资产,并承担了2200名多职工的就业,没有开除一名员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92年6月5日,南京一家报纸登载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消息,报道当地某职能部门根据乳制品的产品标准宣布娃哈哈果奶为不合格产品,禁止经销,违者没收产品并重罚。消息被多家报纸转载后,销量顿时一落千丈。宗庆后奔走于南京和杭州之间,并北上首都,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检测,书面批复“娃哈哈是合法合格的产品”。宗庆后还请杭州、南京两地政府出面。
  当娃哈哈年轻力壮即将步入第20个年头的时候,突如其来的“达能事件”让宗庆后措手不及。2007年4月,法国达能公司欲强行以这次,他能否笑到最后呢?而在这一次风波中,娃哈哈的员工和经销商力挺宗庆后,没有一个因此跳槽,则已经足以让他欣慰了。
  管理:“宗氏特色”
  让我们做这样一个猜想:万向如果离开了鲁冠球、华立如果离开了汪力成、阿里巴巴如果离开了马云……结果会怎么样?答案是可想而知的。虽然许多浙江企业已经到了从依靠个人打江山转型为依靠现代企业制度攻守的新阶段,但娃哈哈从创业初期形成的“一人绝对领导制”却依然保留到今天。
  在记者的了解中,宗庆后似乎不太容易轻信他人,在创业初期,连买一件简单的办公用具也必须有他的签字。而在娃哈哈,没有一位副总,总经理之下直接就是“中层干部”,这种“扁平、集权”的管理模式成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外界说我比较独裁、专制,若真这样,员工也不会服你的,不是吗?”宗庆后自辩,显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似乎很有底气。“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满足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尤为重要。我讲究实事求是,不搞虚假,只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才会信服你”。在娃哈哈,宗庆后实行全员参股、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每个员工每年的分红大约为一年正常工薪的50%,甚至更高,这在浙江、甚至国内的企业中是少见的。
  固然,宗庆后依靠自身多年从实践中树立起来的威信和魅力“征服”了员工,但是对于独特的“宗氏管理”,固执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很多人喜欢谈西方的管理理论,认为那是现代管理制度,其实中国和西方在国情和文化方面有很多的不一致。”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