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徐工集团重大资产重组的启示
2009-08-04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748

我省徐工集团在当前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抢抓扩大内需重大机遇,紧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争取更大市场份额,今年上半年,汽车起重机、压路机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近百分之六十。  朱 江摄

当前,江苏沿海大开发即将全面展开,一个江苏乃至中国东部的新增长极正在酝酿和涌动。 任汉诗摄

  2009年6月23日,由华泰证券担任独立财务顾问的徐工科技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获得证监会核准,徐工集团整体上市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一项目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仅是因为徐工集团重组背景复杂,过程坎坷,更为重要的是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都将带来深远影响。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助推我省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我省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徐工集团重大资产重组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徐工集团重大资产重组的背景及其意义

  (一)徐工集团重大资产重组的背景

  徐工集团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民族品牌代表,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行业排头兵的地位,2008年位列全球工程机械50强第15位,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之首。徐工集团的汽车起重机雄踞全球销量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6.90%,出口 9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国内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77%,在全球工程起重机市场确立了“中国制造”的地位。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呈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一是以徐工集团等为代表的国有工程机械企业,凭技术、人才积累优势,领跑整个行业;二是以卡特彼勒、小松等为代表的国际重工巨头,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垄断中国高端市场;三是以三一集团、山河智能等为代表的民营重工企业,凭借企业体制优势,呈现出强大的后发优势。如何在国际巨头和国内民营企业的双重夹击中求生存、谋发展,继续领跑整个行业,是摆在徐工集团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体制问题始终是横亘在徐工面前的一个障碍,传统僵化的经营机制、承担众多企业外义务以及人才的流失,迫使徐工集团必须尽快寻求体制转换、轻装上阵的道路。同时,作为一家收入规模、产品种类、行业地位始终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如何进一步走出国际化的道路,成为跻身于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之列,也是徐工集团努力追求的目标。为了突破企业体制之困,实现国际型企业的战略转变,徐工集团在2002年开始启动改制计划,着手引入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希望藉此突破发展瓶颈,彻底转换经营机制,提升整体形象,推动国际化发展。

  2008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着力建设“两大中心”、“三大基地”、“四大产业”。其中的“三大基地”之首即为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大产业”之首即为装备制造业。在与外资合作迟迟不能落实、国内外市场需求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的形势下,徐工集团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振兴苏北经济的目标、加快推进千亿元世界级企业发展战略,经过慎重论证,决定利用集团内部上市公司徐工科技已有的资本运作平台,启动内部重组,寻求整体上市。

(二)整体上市:徐工集团重大资产重组的路径选择

  在徐工集团积极谋划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期间,经营机制灵活的同行对手中联重科和三一集团却凭借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募集到了巨额资金,不仅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开发高端产品并迅速拓展国内外销售网络,还频频在国内外并购市场上出手,整合行业内上下游企业。2007年中联重科和三一集团已经在世界工程机械50强榜单上分别跃升至17位和21位,与徐工集团这个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传统老大”的差距快速拉近。尽管徐工集团实施 “三高一大”(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大吨位)的高位发展战略,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面对舆论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徐工集团整体上市显得日益紧迫。

  与徐工集团整体高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徐工科技却因主导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业绩不佳,不仅完全丧失了融资和资本运作功能,也影响了徐工集团的整体品牌形象。随着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充分利用徐工科技的资本平台,通过整体上市加快集团发展步伐成为徐工集团资产重组的必然选择。

  2008年9月25日,徐工集团整体上市方案正式亮相,采取徐工科技向徐工集团定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进行重组和整体上市。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徐州徐工专用车辆有限公司、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徐州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100%股权的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试验研究中心相关资产以及拥有的相关注册商标所有权也一并进入上市公司,涉及的资产估值定价达53.09亿元,发行价格为每股16.47元,发行认购股份3.22亿股。整体上市后,徐工集团主要业务、资产和人员均进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占集团的比重高达92.78%,上市公司净资产将达41.09亿元,销售规模达159亿元以上,成为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上市公司。

  (三)重组效应:徐工集团整体上市的重大意义

  1、显著提高资本市场地位

  徐工集团整体上市大幅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从根本上改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以2008年为基准计算,每股收益从重组前的0.20元增加到1.48元。徐工科技重组后的收入规模将超越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两大工程机械巨头,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工程机械第一股。上市公司市值将超过280亿元,进入深交所上市公司市值前30位,并入选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沪深 300指数首批样本股。

  2、企业发展获得加速器

  整体上市后,上市公司将成为徐工集团实现产业发展的战略平台,其产业链将更加完整,拥有更加宽阔有效的融资平台以及更加灵活规范的激励机制。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形成以起重机械、铲运机械、路面机械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为主,以液压件、专用底盘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专用零部件类为补充,以混凝土泵车、消防车、高空作业车、重型卡车等为代表的专用车为侧翼产品的三大产品类系列协同发展的格局,具备主机和基础零部件协调发展的专业化生产体系。在未来5-8年的时间里,徐工集团将通过整体上市打造的资本融资平台投资上百亿元,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主业、关键零部件以及重型汽车、风电设备、铁路建设设备等新兴产业,同时积极寻找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整合机会,收购国外高水平研发机构和高端市场营销网络,加快迈向千亿级企业集团。在实现产业拓展、资本运作的同时,徐工集团还可以按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立规范的激励及约束机制,突破原有体制的局限,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机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长效机制问题。

  3、带动徐州老工业基地焕发活力

  2007年,徐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505家,实现总产值550亿元;装备制造业已超过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徐州计划用3到4年时间,把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打造成千亿元产业,让徐州成为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中国工程机械第一城,目标是到2011年,徐州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而根据徐工集团发展规划预计,其2011年产值将达600亿元以上,占徐州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40%。整体上市后,徐工集团将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快发展,更有效率地成为千亿元级企业,名副其实地担负起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领头羊”。

  4、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2008年全省从事装备制造业各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47万户,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32%,经济总量(占全国近15%)和出口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中小企业集聚数量多,产品配套体系广泛,成为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徐工集团2008年销售收入占全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1.62%,整体上市后占全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望突破3%,必将带动我省各类规模的工程机械产品配套件制造企业和整机制造企业及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徐工集团借助资本市场资金支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参与省内行业资源整合,对于增强我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二、徐工集团重大资产重组对我省利用资本市场推进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启示之一:如何打造百亿级、千亿级企业

  1、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加速器

  徐工集团是我省正在重点培育的千亿元大企业集<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