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工程机械行业现状
2009-05-09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7897

其实,纵观2008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13家上市公司年报,此类现象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

  三一重工的冒险

  工程机械行业受宏观形势的影响颇深。大环境向好时,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大幅攀升;一旦出现波动,工程机械企业便受到影响,收入锐减。并且,这种危机最有可能在一些大企业身上得到放大。

  以三一重工为例,2007年行业景气之时,该公司当年销售收入增长75.52%,而净利润增幅更是达到171.31%,是收入增幅的2倍多。然而2005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下降的影响下,三一重工当年销售收入下降4.47%,净利润也大幅下降了33.92%,是收入降幅的近8倍。

  宏观经济的波动和行业的周期性低谷会导致买方市场出现萎缩,而这种来自销售的压力传导至工程机械企业,会造成大量产品的积压。

  年报数据显示,三一重工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长期高达20%以上。2008年为21.57%,2007年为20.96%,2006年为25.21%,2005年为25.40%,2004年为26.38%,高存货的问题似乎一直萦绕其左右。而高存货又将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这将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三一重工要想维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就必须将自己锻造成永不停歇的销售机器,因为一旦销售出现微小的下滑,都会数倍传导至净利润。”据上述媒体报道称,正常情况下,如能够加快销售,企业将获得大量的资金回笼,现金流一般会比较充裕,资产负债率会不断下降,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周转速度也将加快。

  的确,2005年三一重工逆势做出加大销售的决定。

  数据表明,该公司的决策效果明显,被业界赞誉的“8年增长30倍”,其中近八成是在2005年后实现的。

  但是,上述媒体指出,三一重工的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并没有增加。同时,自2005年后,该公司存货占营业成本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应收账款的增幅却不小。

  其中,2007年比2006年的应收账款增长超过157%。本报记者从该公司最新发布的2008年年报中发现,2008年在2007年应收账款的基础上,又增长了50.1%,达到3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至22.21%。

  “按照常规,收入增长,如果销售政策不变,应该有大量的现金流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会下降。”该媒体判断:在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间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三一重工迫不得已通过赊销、提供更加优惠的销售条件(更长的回款期限、首付比例)等方式冒险增加销售收入,以降低存货比例。

  该文章最后指出,从改善资产周转来看,三一重工的做法并没有达到目的。仅实现了存货占比的微降,却得到了应收账款的增高,对整体资产周转意义不大。赊销就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一旦购买者出现无力支付的问题,企业不得不将其全额计提坏账,从而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最终降低公司的盈利水平。

  “这一模式在经济增长时期没有问题,一旦遇到行业波动,这个风险将被成倍放大。”

  居安思危

  这一现象并非个案。

  中国工业报记者对其余主要工程机械上市公司进行了一番统计,有4家公布了该企业2008年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其中,山推股份为24.69%,安徽合力为27.75%,徐工科技为31.35%,山河智能为32.42%。另外有6家企业公布了2008年存货同比增幅:山推股份为2.32%,常林股份为13.85%,柳工为35.92%,山河智能为44.84%,鼎盛天工为52.65%,中联重科为96.50%。

  可见,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多数工程机械企业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存货增加。

  对公布了应收账款同比增幅的企业统计显示,山推股份为-4.8%,山河智能为3.41%,徐工科技为15.07%,柳工为31.75%,厦工为49.95%,中联重科为119.73%,仅山推一家应收账款出现下降。

  多数企业对于存货和应收账款上升给出的解释是:“销量增加。”

  虽然没有三一重工体现得那么明显,但由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在行业出现波动的时期,不少企业试图增加销量以求生存。但应收账款的增加,说明企业在销售方式上做出了调整。

  在产品差异化不大的情况下,说服买方购买产品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优惠条件,诸如良好的售后服务、优惠的支付方式等。类似于“零首付”、赊销这样的现象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知名工程机械企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行业不景气,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有些企业也会将机器卖给原来信用评级较差的用户,而且是采用相当优惠的支付条件。但是因为现在用户手里的工程项目也不充足,导致逾期还款,甚至逃之夭夭的现象经常发生,反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

  他半开玩笑地说:“如果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那就是工程机械行业的‘次贷危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这样的风险和隐患显而易见,而且长期存在。只是在行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会集中体现出来。而这个隐患会不会演变成危机,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今年后半年的走势。另外,按照“三年一调”的说法,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进入周期性调整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该业内人士提醒,更应该看到的是,我国工程机械企业长期缺乏核心技术,产品成本的大半花在进口关键零部件上,企业的利润被挤压至很小的空间;其次,我国还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工程机械制造集团,采购原材料时的议价能力相当薄弱,这也造成企业利润的进一步摊薄。工程机械企业需要自我救赎,着力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适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居安思危,做好最坏的打算。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