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比较真实,不说谎话,不说虚妄的话,我写的东西或者在接受采访等方面比较具有一致性。
华尔街理解是处在数字阶段的理解,对输入法收入的价值,对博客的价值,都没有理解。
说什么和做什么是两回事,大家都这么说,这么喊口号,但是真正是不是这么执行很关键,为什么我很少接受采访,拒绝一切采访,更多的时间是在讨论问题。
我不是一个标准的60年代的人,我已经跳出“因为年代和经历把我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这个框框,我现在每天都在修炼自己,修炼的终极目的就是每天都是一个新人。
虚荣心、功名心、责任心和理想都是一回事,一件事,就是自我被肯定的需求。
创业10年,最困难的是1999年
国际航空报记者:从1998年2月搜狐诞生到现在,你如何评价十年来你们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
张朝阳:搜狐10年来在中国IT界几乎是一种领导者、参与者、见证人,是全方位的影响。
1995年年底我回国,在这之前,做网络做得比较大的就是张树新。但她当时还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只是自己搞了一些服务器,拨号也不是用互联网通用的语言。96年,我们开始探讨在中国做互联网的可能性,包括融资。1996年的10月份融到第一笔资金,96年8月份注册了爱特信公司。97年,我们在爱特信公司里准备摸索商业模式,到98年年初的时候,公司基本成形,等于是进入了阵地,98年2月份推出搜狐。97年这一年走过的路程非常具有领导性,因为我们很多探索都在中国是第一次。
首先确立要建个网站,当时没有网站的概念,这个网站建完以后放在电信的基础结构上,电信是开放的基础平台,这是一个创新。网站上放什么,当时特别火的《精品购物指南》,还有《小说月报》说把内容放在那里,这是最早内容积聚的过程。后来发现,人们上网以后,更多的时间想找东西,去什么地方,后来才产生了搜狐的概念,去导航和搜索。
98年推出搜狐以后,我们已经探索好了网络广告是收入的主要方式。用户是分类导航,后来加搜索引擎,同时开始积聚传统媒体的内容,在积聚传统媒体内容的时候,新浪99年发现了这个东西,就把它做得很大。99年的时候搜狐公司内部遇到一些麻烦,新浪在新闻领域超越了我们。其实,很多功能、技术都是从搜狐开始的,包括99年做网络社区,中国最早的论坛有两个,一个是新浪的四通利方的论坛,另外一个是网易的,其实,98年在搜狐首页有一个论坛,有印度尼西亚华人的商店受到攻击的报道,网友反映非常强烈。
总体来说,搜狐这十年来,首先是在用户服务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其次是商业模式,也就是广告模式,当时国内的政策有壁垒,还是传统广告概念,不能有外资。必须像央视的广告公司那样做。98年我们网络广告做得不错,但得到质疑,说是非法的。我们专门把经贸委官员请到搜狐来,跟他们探讨,说网络广告的技术太复杂了,如果不由网络公司来做,在中国发展不起来。传统的广告公司根本不知道网络广告是什么,这里有多少软件开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广告推出来,于是经贸委才决定有一些试点,政策的壁垒有一些放开。
营销模式也是创新的,比如搜狐一开始就是做品牌,新闻发布会搞得轰轰烈烈,到后来无论是推短信、彩信、登雪山,十大新闻评选的一些创意,到后来的彩信小姐、搜狐女声等。在事件营销和品牌构建方面,搜狐为互联网树立了榜样,后来很多发布会都学搜狐。在创业模式上,搜狐是中国第一个从天使基金到风险投资,到阶梯融资等等,为很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创业树立了榜样。整体来讲,搜狐通过品牌营销和我出来讲,对中国互联网整体是个启蒙作用。
最近几年,搜狐实现了从品牌营销的企业到技术转型,技术驱动,产品创新的转型,包括现在推出的搜狗输入法和搜狐博客以及搜狐视频,搜狐流媒体以及奥运会的创新。
国际航空报记者:虽然搜狐也是一家上市的公众公司,但大家似乎更多地把搜狐看成是张朝阳的公司,你个人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张朝阳:我出面来做营销,也是搜狐的创新,因为我们处在有点山崩地裂,百废待兴的时代。每个人面临着职业选择和在这个时代中的角色的认定。我从念书到回来创业等等这些经历,人们在不理解互联网的时候,对我这个人比较关注,这也是营销的角度。我这个人比较真实,不说谎话,不说虚妄的话,我写的东西或者在接受采访等方面比较具有一致性。还有通过我带来的自由的精神,大家看到中国人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来生活,稍微有点非主流,这会导致人们对传统中国人的形象或者生活方式的小小颠覆,反倒引起特别大的关注,这在搜狐品牌营销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