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
胡润:财富是一种品质
2009-09-02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3322

      我的优点除了执着、勇敢、耐心,还比较勤快。我还能倾听别人对我的意见,我收藏有整整10多本来自各方对我和《百富榜》的评论,好的坏的都有,那些都是滋养我成长的养分。我的弱点也恰恰是执着,有些事其实还是要学会放手。

 近日,2008《胡润百富榜》在热议声中登场,正逢胡润制作《百富榜》10周年,为了表示祝贺,他特别制作了10张“百富榜”,其实是一张“千富榜”。

 发布会现场,有人追问他个人的身价是否能打入排行榜。他坦率地说:“没有,我的身价还不到‘打榜’地步,而且我不希望大家的目标是‘打榜’,我一直认为我制作财富榜的价值在于通过统计行业领头羊的财富状况而反映这一段时期一个行业的兴衰,比如2008年的《百富榜》中,就可以看出房地产业进入全面调整期。我相信这些记录将使经济学家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多了一些切实的资料。”

 很多人对Rupert Hoogewerf(胡润)的成功经历一直有着好奇心,一个英国大男孩来到中国,一无所有,32岁还借居在上海的朋友家中,却凭着自己对梦想的执着,编制了《中国大陆百富榜》。对于1999年的中国来说,这张《百富榜》是一扇窗口,使外国人了解中国先富起来的那一群人,也使中国人有了了解财富、学习成功人士经验的平台。

 他似乎已经很中化,中文流利,办公室墙壁上贴着孔子名言“和而不同”,还放了一张中式大椅。他说,他已习惯在下午用紫砂壶喝绿茶,平时最喜欢吃湘菜……在中国生活了18年,中国文化已渗透到他的生活,可是,正如他上午还是习惯喝咖啡,深入交谈,会发现他的思维方式仍然是地道的英国人。他说,这是制约他在中国发展的劣势,虽然已能流利地说中文,可会说一门语言并不一定代表真正了解和懂得一个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反过来说,也许正因为他不那么了解国情,才敢以一个外来和尚的身份顶住各方压力制作《富人排行榜》。

 他,紧盯富人的钱袋,天天和富人打交道,由他来解读财富,想来有听头。

 想有财富,先要有财富品质

 胡润的与众不同在于,他虽然靠制作财富排行榜起家,但总想超越排行榜本身,一个人时总琢磨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财富?”他认为:“财富和钱是不同的,钱随时可能失去,但优秀的品质将伴随你终生,是真正让你与众不同的东西,也能帮助你在失败后再次站立起来,这些品质才是真正的财富。”

 于是,他记录巨额数字后面那些鲜为人知的、颇具传奇色彩的财富故事,并从故事中分析出“财富品质”,比如:执着、领导才能、冒险、把握机遇、创新、务实、直觉、勤奋和终生学习。

 他将“执着”放在首位,因为他说自己性格的最大优点就是“执着”,回头看看他的创业经历,会发现这也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他对学习语言的执着。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并非贵族出身,靠自己考入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他非常有语言天赋,会说7门语言,三四岁时就会说英语和卢森堡语、德语、法语4门语言,后来又学了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普通人若会说7门语言,读大学时总会想去学点其他实用的学科,但他在杜伦大学继续学习语言,并选修了中文,学校要求学中文第二学年必须去中国。就这样,他来到了中国,1990年以进修生名义进入中国人民大学。
     1993年,他大学毕业后进入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他说:“那是一个金灿灿的饭碗,却不能让有理想的人感觉满足。”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一粒蠢蠢欲动、想自己做点事业的的种子,只是他一直没有想清楚究竟应该如何去播种。在他准备回英国前两个月,一次培训课上,他随口问上海同事:“谁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居然没有人能回答他。他的脑中灵光一现,要知道,在英国,不要说金融业人士,就是普通人也能报出几个富豪名字。他决定做一张《中国大陆富人榜》,在当时的中国,人们对企业家的了解基本为零,甚至《辞海》里都没有对企业家的定义。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他和东华大学学生张俊一起,花了两个月时间做这件事,如此浩大的一个工程,他安排地井井有条:投入30%精力来寻找有没有人曾经做过榜单以及他们是怎么做的;花50%时间来找到能挤身榜单的人;剩下20%就留给如何为这些入榜者搭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按照A-E五个级别为他们排列财富。

 两个月后,他带着榜单回到英国,通过查黄页的方式找到《金融时报》和《福布斯》等主编的联系方式,表示“如果他们有兴趣了解中国大陆最成功的人可以和他联系”,最后,《福布斯》选择了胡润。《福布斯》是有眼光的,这张榜单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的经济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自此,胡润制榜热情一发不可收。虽然最终和《福布斯》分道扬镳,但胡润自创的《百富榜》一日比一日有影响力。

 和富人斗智,先要有独立精神

 2000年,胡润再次来到中国,以《福布斯》“首席调研员”的身份正式开始制作富人榜,他很快发现制作榜单的难度在于中国人不喜露富。“中国人闷声大发财惯了,一旦财富暴露在公众眼前,绝大多数富人都没有安全感。有人还评论说我的榜单属于‘一夜之间,把富人培养成了一棵招风的大树’。还有人嘲笑我的榜单属于‘落马榜’,谁上谁倒霉。”

 在这样传说下,一位女富豪听说自己被列入了榜单,马上发律师函给胡润。胡润大胆接招,坚持请这位女士上榜,他说:“我们的榜单不可能100%准确,在现在条件下,有些收入不能靠纳税额来计算,有些数字因为拿不到确切的资料只能靠估计,但我们能确保有60%-70%的准确性,但我对我们的分析能力有信心。”事实上,事后那位女富豪还是认可了胡润的榜单,因为自从上了榜单后,国外主动找她要求合作的公司不少于50家。

 有意思的是,富人们嘴上不承认榜单上的排名,可他们见面,彼此会拿榜单排名开玩笑,“你排名比较靠前,你公司做得比较大”。

 胡润坚信自己的判断力。一般,他都会和富人们面谈,以确认一些资料的可信性。不过,和阅历丰富的富人们周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一次,他根据传统媒介的报道,将一位号称是某地首富的人列入排行榜,事后他约这位富人见面,问了他许多问题,可这个人基本上一个问题都不回答。最后,胡润问他:“你觉得自己在今年排行榜上的表现会如何?”那人回答:“你就说我的企业发展很好,资产翻一番。”胡润感觉很不好,他马上去请教了当地的行业专家,证实了他只是一个资产不足的伪富豪,就把他的名字从排行榜里去掉了。“制作榜单,一定要有独立精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坚信自己的直觉。”他说:“每当我遇见一个拥有庞大业务的企业家时,我就很困惑,他该怎样作出判断?但令我惊讶的是,这么多企业家在做大量商业决定时所使用的公式竟然如此简单,交易涉及的钱款数量大得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企业家极为聪明的大脑和敏锐的‘直觉’,能使问题简单并且在生意场上游刃有余。直觉也是一种很可贵的财富品质。”

 问问自己,为什么想成为富人

 胡润和他的调研组采访富人时,有一个问题他一定会问:“你现在已经有足够多的钱,为什么还要工作呢?”奇怪的是,富人们众口一词:他们发现自己擅长创造价值,所以,他们还会继续把事业做下去。“动机决定结果。”胡润总结道:“很多人赚钱的目的就是一夜暴富,然后到国外去过舒服日子。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梦想着能奇迹般发迹,然后永远不用工作了。有这样心态的人不会真正拥有财富。没有好的心态就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远大的目标,不可能成就霸业,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头羊,从而真正得到财富。”

     对普通人来说,以什么心态看待“财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待财富排行榜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更多集中在财富数字的本身,比如谁是第一名,第一名的财富又增加了多少;在美国,人们对于富人的具体财富有多少并不在乎,而更在乎他今年做了一些什么事情,选择了一些什么新的行业,他们的选择是否对自己有指导作用。换言之,他们通过富人的成功故事找出自己发展方向。

 胡润自己的财富观相当简单:我如果有了足够的钱,希望自己能利用这些钱,为社会做一些好事。听上去很冠冕堂皇吧,我相信他的话。采访他那天,我发现他穿了双鞋底补满补丁的皮鞋,他解释:“这双鞋很贵,要3000多元人民币,我修补了好几次,还是不舍得扔。”以胡润今天的身价,能用如此健康的态度花钱,他的财富观就不会只是单纯为了追逐金钱,享受生活。

 他还告诉我,他去年才买了车,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私车会方便一点。而他最奢侈的物质梦想是拥有一辆007开的“阿斯顿马丁”,他说:“这是我作为一个英国人,在小男孩时就有的梦想。”

 胡润眼中的富人第一印象

 杨澜是我当面接触的第一位女富豪。她的英文漂亮得让我赞叹不已,我能感觉到她是一个文化情怀很重的人,尽管她也是一个商人。我选择杨澜做2000年百富榜代表人物是想说明一点: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不一定是财富拥有最多的企业家。

 2003年制作榜单时,差点漏掉了陈天桥,多亏一个朋友的提醒。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成熟和稳重,衣着非常朴素,很健谈,语速快但思路清晰。据他的下属说,他一直很强调六个字“要耐得住寂寞”。

 2001年底第一次见到刘永好,他一见到我们就上来握手,率真的脾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被问到当上首富的感觉时,他的表现出乎意料:“我很高兴当上首富,我的每一桶金都是很阳光的。 ”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