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新闻
滨州经济开发区率先解决“入园难 入园贵”难题
2011-05-24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2848

公办幼儿园的老师好,环境也好,和市里幼儿园相比没啥区别,把孩子送到这里放心!”近日,在滨州经济开发区沙河中心幼儿园接送孙女的李大爷高兴地说。

      近年来,滨州经济开发区结合人才资源强区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制度创新、布局调整等方式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形成了“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城乡一体组团式发展、特色课程科研强园”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34所,在园儿童3611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全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100%。滨州经济开发区率先解决了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难题。

      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园建设唱主角

      滨州经济开发区全面加强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坚持以示范园创建为总抓手,建立了规范化幼儿园申报验收、表彰奖励制度,每年组织一次规范化幼儿园评估验收活动。从2010年开始,对通过省级示范幼儿园验收的予以3万元奖励,并在年度教育督导考核中奖励20分。目前,有2所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已创建市示范园2所,市一类幼儿园3所。

      2009年,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用3年时间使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级办园标准。2006年到2009年,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实验幼儿园、中心幼儿园和学校附属幼儿园新建改建及内部设施配备。2009、2010两年,三个办事处共计投资1000万元,对辖区幼儿园进行改造升级。今年,以区级财政投入为主体、企业自主筹建相结合的2800万元3所省级标准幼儿园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其中可容纳1000名幼儿的中海幼儿园位于城区核心地段,2012年建成开园后,将有效缓解城区孩子的入园压力。到2013年,全区将建设乡镇中心园和村级联片幼儿园15所,其中新建5所,改扩建10所。对于目前存在的“校中园”,将按照“选址适中、方便入园”的原则,逐步新建或改扩建标准化的独立幼儿园。

      优良环境引发优秀人才聚集效应

      一流的园舍并不等于一流的管理,仅靠先进的设施,还不能做到让孩子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办好幼儿园靠的是懂业务、会管理的一流人才。滨州经济开发区采取 “选调转岗双落实”的方式,对选调对象业务层次提出明确规定,形成了幼教人才纷至沓来的喜人局面。王花君、李国红、王春玲,这三位正值创业黄金年龄且均获得省级以上业务称号、曾在老城区幼儿园任职的骨干园长,怀揣自己的教育之梦,来到了滨州经济开发区。区教育局委任三名同志担任实验园和中心园园长,履职不到一年,办园水平就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不少家长主动把孩子从民办园转到公办园。

      “来开发区还不到一年,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领导又给政策又放权,从不说干砸了如何问责,反而经常电话问候有什么困难,这样的环境,干不好问心有愧。” 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园长李国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努力下,不但办园规模逐步扩大,而且在管理上也有了新突破,先后有2项省级课题、1项国家课题落户该园。

      该区三年计划中还明确提出,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幼儿教师招考力度,确保实现2013年中心幼儿园公办教师配备比例50%的目标。

      以强扶弱,以大带小,“组团发展”实现管理优化

      滨州经济开发区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方面大胆创新,总结出“实验园带中心园,中心园帮附属园”的“组团式”发展管理模式,集中了优势兵力,提高了研修质量,推动了整体发展。

      王春玲是里则中心幼儿园园长,她的职责不仅仅是管理中心园,还要经常下乡入村,在业务和管理上为各村幼儿园提供指导。王春玲说:“中心幼儿园的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管理上,更体现在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上。通过优质资源共享的方式,中心园能够因地制宜地带动各学校附属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里则中心幼儿园有一支精干的教研队伍,成员均拥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教研骨干们经常“送教下乡”,到各学校附属幼儿园进行实地研究和指导。

      如今,开发区实验园和乡镇中心园“调度中心”的作用日趋明显,“组团发展”模式不仅加强了幼儿园的管理和资源配置,而且发挥了优质园所在全区幼儿园中的窗口示范作用,让中心幼儿园成为当地学前教育的教研中心、师资培训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幼儿园位置分散、师资薄弱的问题。为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辐射作用,区教育局还专门成立了全区性的中心教研组,成员由园长和教学能手组成,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攻关计划,与职业中专幼师班联合组织“菜单式”全员培训,实现从区实验园到乡镇中心园再到学校附属园,一级指导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形成一种阶梯式的培训和管理模式,以此带动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