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因是“配博会”,对长沙经开区、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动心的核心配套件企业已经越来越多……
6月底,世界顶尖液压件生产商力士乐公司“放下身段”,决定投资数亿欧元,在长沙经开区建立中国最大的液压件生产基地。金龙铸造公司与全球技术最先进的铲运车生产商瑞士弗瑞蒂格公司在长沙经开区合资建立瑞龙重工,生产的铲运机全部销往欧洲市场……
如今,要求购地办厂的配套件企业在长沙经开区排起了长队,经开区借助园区规划拓展到100平方公里的契机,为这些企业专门开辟专业配套产业园基地,放手让他们发展。
在配套件企业纷至沓来的同时,园区运筹帷幄,合纵连横,依靠主机企业,开始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
——实施模块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在主机厂附近设置工厂的方式,实现就近供应产品模块与系统,缩短供应距离,提升供应链响应能力,便于与主机厂进行同步设计、同步研发与同步制造,正在筹建的三一、中联、山河智能配套园就是这种模式。
——实施“借船出海”策略。支持和鼓励园区零部件企业与周边辐射能力范围内(200公里)主机企业形成配套协作关系,打造成为与这些大企业相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基地,最终促进“全球化采购”策略及国际跨国大型主机企业本土化配套策略的实施。
——支持主机企业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长沙经开区从今年起专门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奖主机企业中有突出贡献的研发团队。三一、中联、山河智能等核心主机企业通过二次裂变、投资入股、产业学研联合等方式,开始对底盘、大功率发动机、液压件等核心零部件发起“猛攻”,有望在近几年内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产品。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曾预计,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市场销售规模将达9000亿元,出口达到200亿美元。这些讯息将再一次燃起长沙经开区工程机械行业在“十二五”大发展的激情,而园区工程机械企业,在过去的5年中已完成自我换血和提升,羽翼正丰,振翅欲飞。
谋定而动,光明在前。打破桎梏、冲破束缚的长沙经开区正在向世界工程机械产业最高峰奋勇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