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桥吊、轮胎吊青岛港集装箱装卸大显神威
2011-12-26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3408

许振超,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他从一个码头工人成长为一名工人技术专家,是一个响当当的“金牌工人”。近日再次来到青岛港时,发现许振超还是那个许振超,但他领导的桥吊队却已脱胎换骨,这里已经实现了从“金牌工人”到“金牌团队”的跨越。

 

劳动者的本色不变

 

许振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并被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国家时代领跑金奖”等几十项光荣称号。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他总是抱着一颗平常心。每次会议活动外出回来,他总要安排好时间回到码头上。碰到机械有了故障,连衣服都顾不上换,把安全帽往头上一扣,就同工友们并肩作战。

 

为了集装箱强势发展,青岛港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两台双吊具、双小车桥吊。老许乐在心里,带领工友们到现场进行桥吊调试。他爬桥吊仔细观察琢磨,发现门架小车吊具原设计影响了司机的操作视线,不仅不能提高装卸效率,还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就立即提出了改进建议。新桥吊中转平台导向架由于设计原因,影响作业效率,他就带领技术人员反复进行试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与技术人员共提出26项技术改进方案,使桥吊的安全技术性能逐步稳定,使用效果不断提高。

 

现在,这两台“两双”桥吊已显示出巨大的效率优势,成为不断提升装卸效率的中坚力量,在屡破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中大显神威。

 

持续创新的韧劲不变

 

振超团队管理的39台桥吊,106台轮胎吊,资产高达20多亿元。在青岛港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港口中,面对轮胎吊油耗大、成本高的现状,老许和他的团队开始琢磨解决这一难题的新思路。

 

公司成立了由他挂帅的“油改电”专题攻关小组。轮胎吊“油改电”是行业内的一道技术难题,没有经验可借鉴。但他带领技术人员经过近一年的反复研究和论证,首次提出了移动滑触线的供电技术方案,这个方案既消除了轮胎吊原有的重大缺陷,又保留了轮胎吊灵活换场的优点。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可以节约费用3000多万元。

 

许振超把国家在公司设立的“许振超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大平台,把能工巧匠们组织起来,学习技能,研究绝活。近几年,培养出高级职称人才59名,中级职称人才165名,高级技师9名,技师98名和高素质的高级工队伍470名。仅今年就涌现出“精益求精”、“双龙戏珠”、“珠联璧合”、“鱼跃龙门”、“勇攀高峰”等10余项新绝活。

 

永争一流的目标不变

 

许振超和他的团队是港航界出名的“冠军团队”,多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许振超常说,作为党员干就干第一,争就争一流,许振超团队保持装卸效率第一,也就保证了青岛港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中远北京”轮满载(卸、装)1万余箱首航青岛港,靠泊公司码头。为接卸好1万余箱的超大型船舶,老许他们制定了多项措施,对每一台设备进行了拉网式检查,确保设备台台优良,万无一失。最终,从1127950分到28日凌晨150分,仅用16个小时就成功完成了“中远北京”轮10239标准箱的装卸作业,一举创出单船一次装卸量最高世界纪录,同时刷新了船时效率、泊位效率、桥吊单机效率、桥吊单机平均效率等5项世界最高纪录,振超效率再显神威。

 

今年以来,许振超和他的团队先后7次刷新装卸作业纪录,公司多次荣获港口协会评定的“前10强集装箱码头”、“最佳集装箱桥吊作业量码头”、“最佳单船作业效率集装箱码头”、“最佳泊位利用码头”等殊荣。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