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停
张向晨:加强国际基建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015-06-08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人气: 756

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局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于6月4-5日在澳门举办。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先生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当前,邻近国家和地区间贸易往来、人员交往和资金流动规模日益扩大,既对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区域内基础设施合作提供新的机遇。本届论坛以“区域经济融合助推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新发展”为主题,探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给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合作模式创新等热点话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国际基础设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近期,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倡议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有利于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发展,使区域经济融合迈向新的台阶。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沿线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大批铁路、公路、能源、港口、信息、产业园区等项目正加速提上议事日程,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合作面临庞大的市场机会。目前,已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现了积极的态度,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张向晨指出,基础设施合作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91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424亿美元,业务遍及19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在铁路、电力、通信、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采取灵活的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互利合作。其中,亚洲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2014年中国企业在亚洲新签合同额842亿美元,完成合同额640亿美元。此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已经取得突破,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双边合作有望取得长足的发展。多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的互利合作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2014年,中国与非洲国家新签合同额750亿美元,完成合同额53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承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同非洲国家建立跨国、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毫无保留地与非洲国家分享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双方的合作正在取得快速的发展。2014年,中国企业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新签的合同额达到150亿美元。今天下午,我们将共同见证首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的开幕,相信将会推动中国和拉美、加勒比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基础,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有效手段。世界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合作,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符合各国的基本利益。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比较丰富,装备制造能力强,产品性价比高,愿意与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对此,张向晨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欢迎有关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符合有关各方面的共同利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不断充实完善“一带一路”的内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共同确立一批能够照顾多双边利益的项目。对于各方认可、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启动实施,争取早日开花结果。我们欢迎沿线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双臂欢迎五大洲的朋友共襄盛举。

第二,创新融资和商业模式,促进基础设施共同发展。

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巨大,单一的投融资模式往往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应该采取传统和创新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讨新的融资模式。当前,许多国家大力推行PPP项目的融资模式,为吸引私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也希望相关金融机构能够不断创新,研发出更多的适合项目业主和承包企业所需要的金融创新产品,支持国际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另外,除传统的总承包模式以外,可以广泛地探索股权投资、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合作等多种商业模式,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增添活力。

第三,加强多双边合作,营造美好的合作环境。

希望各国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基础设施的国际合作,加快基础设施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双边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相关的国际论坛、行业组织的促进作用,为基础设施国际合作服务。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