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以民族责任推动技术进步 看徐工在中国起重机发展史上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七)
2016-03-29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048

【小试牛刀】

徐工决定先在500吨上小试牛刀。

2007年QAY500正式进入了构架阶段。对于徐工而言,这款500吨级产品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它首次采用的超起、塔式副臂技术,为今后超大吨位起重机产品的成功推出,奠定了重要基石。

在做超起、塔式副臂时,徐工颇费了一番周章。“以前的车型根本没有这些附加装置,而国外的产品只能够看到照片,关键的控制系统是无法透过照片传递出来的。”谈及这段开发经历,技术人员这样回忆到。

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标杆,于是,徐工起重机械的技术人员憋足了一口气:自己干!

反复的计算、试验、修正,再计算、试验、修正,在QAY500的问世过程中,加班到凌晨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除了上述附加装置经验上的空白这一难题之外,配套设施上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甚至到卷扬的时候,整个研发工作都陷入了困境。因为车型较大,钢丝绳比常规车型的粗了两三倍都不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联系了全国各地的零部件公司,但没有一家愿意接手这样的高规格订单。无奈之下,徐工只好远渡重洋,高价进口国外的配套设施。

尽管困难重重,但QAY500仍然在2008年上海宝马展前夕如期完成,整个设计团队都松了一口气。“那天,是几个月来第一次在夕阳还没落下前下班回家了。”对此,参与研发的一位技术员这样讲述到当时的情景。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刚回到家,一个紧急的电话使得大家又赶回到了工厂。

原来,QAY500的吊臂出现了变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团队连夜召开会议,讨论解决方案。终于,症结找到了,是吊臂臂型过大,焊接完成后,遇冷收缩,才导致了变形问题。现在怎么办?宝马展展期日益临近,徐工起重机械技术团队上上下下都为此而紧张无比,甚至车间制造部门的员工都为此茶饭不思。通过经过反复论证与思考,徐工决定通过一种新型锻造的方式纠正臂形。

整整一周的时间,研发、设计人员都泡在了车间,与工人师傅一起,对吊臂进行重新锻造:“当时又正是夏天,热的实在受不了,那时才真正明白‘汗如雨下’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干活的时候你不时就能听到汗流到通红的吊臂上发出‘嗞啦嗞啦’的声音!”对此,参与第一台QAY500全地面设备组装的车间主任这样说道。

过程愈是艰辛,成功的那一刻就显得分外美好!

2008年9月23日,QAY500全地面起重机在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的总装车间成功下线,作为截至当时我国自主研发的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它吸引了众多目光。尽管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感受QAY500全地面起重机的飒爽英姿,但那一刻,所有的徐工人,吊装人,中国人都为它的伟岸而震撼,因它的诞生而骄傲!

那一刻,徐工人知道,千吨级的梦已经触手可及了!

(连载七完,敬请期待《看徐工在中国起重机发展史上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八)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