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实现《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全国需要在2019至2020年开工建设30台单机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
2019年,全国首个核电项目将在福建上马,这也是2015年之后,全国首个核电开闸项目。
记者从福建省漳州市生态环境局在2月22日悄然发布的公告注意到,福建漳州核电厂1号机组计划于2019年6月30日核岛浇注第一罐混凝土,按单台机组建设工期为60个月以及两台机组间隔10个月计算,1号机组将在2024年6月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将在2025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在核电行业,“核岛浇注第一罐混凝土”是一座核电站正式启动开工建设的标志。
“这次核电启动比较低调。”国内一家核电集团的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4台“华龙一号”共投资800亿元
全称为《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建造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的上述公告显示,漳州核电厂位于云霄县列屿镇刺仔尾,北距漳州市约82km,东北距厦门市约100km,西北距云霄县城约21km,西南距东山县城约15km、距列屿镇约2km,南、东、北三面环海。
根据公告,漳州核电厂的规划容量按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考虑,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本期工程为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采用抗商用大飞机撞击设计。
“华龙一号”是在中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日本2011年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中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据介绍,“华龙一号”可以抵御目前经历过的所有台风级别,可以抵御9级烈度的地震以及商用大型飞机的外部撞击。
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属于2019年国家正式核准建设的4台核电机组中的两台。今年一月份,记者从核电企业独家获悉,当时国家正式核准4台百万级千瓦的“华龙一号”机组,其中两台位于广东惠州,两台位于福建漳州。
2010年6月,惠州核电项目召开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评审专家组就惠州核电项目环境安全、厂址场地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等进行讨论评审。惠州核电初步规划投资为800亿元人民币。此后,中广核与惠州一直就核电项目进行相关筹备。到2013年9月,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在惠州举行公司成立揭牌仪式,标志着惠州核电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到2017年时,稳步推进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惠州核电厂),已经成了政府的重要工作。
而到了2018年,东方 电气(600875.SH)的一篇宣传稿显示,该公司“华龙一号”设备生产线已经接到了惠州核电的主设备订单,覆盖核岛,常规岛和辅助系统设备。
目前,每台第三代百万级千瓦的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大概需要2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漳州和惠州共建设4台“华龙一号”,总投资高达800亿元人民币。
一大批项目要上马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国核电(601985.SH)公告,2018年,中国已经从俄罗斯引进4台VVER-1200第三代核电机组,分别有两台在江苏田湾核电站和辽宁辽宁徐大堡核电建设。和“华龙一号”一样,每台VVER-1200的总投资也是2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而从目前的迹象来看,这4台VVER-1200第三代核电机组也有望在2019年开工建设。这意味着,今年全国有望上马8台核电建设,它们总投资高达1600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在运核电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但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上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20日,全国在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4590万千瓦,在建机组1218万千瓦。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离2020年的规划目标还差3000万千瓦。
如果要实现《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上述目标,中国需要在2019至2020年开工建设30台单机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中国目前有能力在两年内为10台百万级千瓦的核电机组提供设备。中国三大核电集团之一的中广核的董事长贺禹此前曾向记者表示,中国核电出口的产业基础不断增强,配套产业和资源已具备支撑每年在全球市场新开工建设10台~12台核电机组的能力。
提供核电装备的大型企业包括,上海电气(601727.SH)、中国一重(601106.SH)和东方 电气(600875.SH)等。东方 电气一位高管也曾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的核电装备完全够用。
上述公告还称,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的建设,符合中国核电政策及能源规划,满足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
“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一样,核电也是一个国家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目的的最佳选择。”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能源需求和结构调整也是核电在中国肩负的使命之一。据中电联统计,2018年全国核电发电量约2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2%,相当于少消耗0.9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亿吨。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