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京东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同时宣布与腾讯续签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具体而言,腾讯将继续为京东提供微信一级和二级入口,为京东带来流量支持。双方同意在社交媒体服务、广告采买和会员服务等一系列领域继续展开合作。
和5年前不同的是,腾讯的流量支持不再免费。京东财报显示,未来三年京东将就上述合作向腾讯支付大约8亿美元的费用。与此同时,京东还将向腾讯增发约2.5亿美元的A类普通股股票。
按照目前京东大约400亿美元的总市值计算,增发2.5亿美元大致相当于京东总市值的0.6%,加上现在17.8%的持股比例,腾讯作为京东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将更稳固。不过鉴于京东特殊的AB股制度,刘强东依然掌握着接近80%的投票权。
对于这项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合作,有媒体分析认为,虽然京东为此付出的代价不小,这笔钱还是花得“很值”,毕竟,拼多多就是站在微信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迅速做到了现在的规模体量。
然而,抛开“免费流量变收费输血”、“5年合作变3年”不谈,现在的微信入口还能给京东带来多少流量,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重新评估的事情。
2014年京东与腾讯签署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时,微信活跃用户刚刚突破4亿。到2015年9月拼多多创立时,微信活跃用户也只有5.7亿,正处于强劲上升期。
搭上微信这趟“高铁列车”,京东和拼多多都获得了很高的成长速度。据刘强东透露,在京东所有新获取的用户中,微信带来的新增用户一度达到1/4。所以他承认,“微信的作用对我们十分重要。”
问题是现在微信的活跃用户已经接近11亿,天花板触手可及,它能给京东带来多少想象空间,其实是很容易预料的。
而且,你打开微信支付就能看到,在“第三方服务”的十二宫格里,同在电商领域争食的,就有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蘑菇街4家。“马爸爸”领养的孩子实在太多了,想给谁喂点独食照顾一下并不容易。
实际上,从腾讯京东五年之约后期情况来看,即便有微信的流量加持,京东GMV、营收、活跃用户增速依然呈现持续放缓趋势,其活跃用户甚至在2018年第三季度迎来拐点:环比下降860万。
可以说,对于京东来说,拥有微信的流量支持并不是万能的,失去微信的流量支持则是万万不能的。
“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线上增长乏力”,这是近年电商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京东的问题显然不能简单归咎于此,因为对比来看,无论是阿里、苏宁还是拼多多,在共同的行业大势之下,这几个京东的主要竞争对手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增长势头。
阿里、苏宁、拼多多,在这三家中拼多多的情况相对特殊,它能迅速做大,一是依靠一套“电商行业前所未见”的玩法将微信的流量红利用到极致,二是靠廉价策略成功抓住低线市场。
与之相比,阿里、苏宁的突围之道有其相似之处,概而言之就是重新发现线下场景的商业价值,在线上线下融合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具体来说阿里的做法,一是创新商业模式,自主孵化了盒马鲜生等零售“新物种”,二是联合线下商超,赋能传统零售行业;苏宁则是启动大开发战略,将其本身拥有的双线融合优势放大,试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智慧零售生态系统。
从结果来看,阿里、苏宁似乎都已经摸索出来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长远发展路径。
反观京东,虽然刘强东也跟着竞争对手喊出“无界零售”口号,并且接连抛出多个目标宏大的线下项目,但是一两年过去,人们发现他的这些项目几乎无一成功:
京东家电专卖店推行不久,加盟商们便发现,和京东合作毛利低、返点低,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而且京东对他们也没有运营指导、促销活动、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支撑,无利可图。于是,不少加盟商选择退出,或者转投苏宁。
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一度让业界为之一振,结果人们发现,这些传统夫妻小店除了换个店招,加盟京东之后并无多少改变,既不能提升京东品牌形象,也不能为京东带来流量和用户。
7FRESH是京东唯一一个线下自营项目,落地之初对标盒马鲜生。遗憾的是,据京东内部人士透露,一年半开店14家后,这个项目的开店计划已经叫停。
兜兜转转忙碌半天,京东依然是个只会一条腿走路的电商公司,而它的竞争对手,早已学会两条腿走路,快速奔跑在新的赛道上。
这大概就是京东拥有微信这个最大网上流量入口却依然增长乏力的深层原因。
现在刘强东的尴尬之处在于,除了向马化腾买“血”续命,他没能为京东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造血机制。自己的命脉捏在别人手里,这总归不是一个办法。
五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能否自我造血?这是刘强东急需想明白的问题。
乐收生意宝-是乐收网旗下精准、便捷的采购信息和供应信息发布平台,乐收生意宝用简单的理念,致力于为中国4000万中小企业和商业人士提供便捷的采供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