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建美丽河湖 促人水和谐——江西安源水环境治理显成效
2020-04-22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034

   新华网南昌4月21日电(杨益民 通讯员 叶洪亮 彭丽珍)4月19日,正值谷雨。安源河畔繁花斗艳、柳絮飘飞。罗时文正带着小外孙在安源河岸的健身步道上玩耍。“安源河治理后,臭水没了,沟渠干净了,还修了健身步道,两边都是绿树,花开的时候,景色很美,现在大家都喜欢来这里转一转。”罗时文开心地说。


  罗时文是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安源村的村民,今年60岁了。谈起安源河以前的污染问题,至今印象深刻。在整治前,安源煤矿及其周边煤炭企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废弃煤矸石山流下的黑水等直排进安源河,水质逐年变差,高温时节还能闻到异味,让生活在附近的村民苦不堪言。


  河长制带来河长治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是人们对水环境的美好畅想。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安源镇创新完善河长制,利用信息化平台,联动上下游实现河长治水,促进河道长效治理,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安源河畔复合湿地深度净化。新华网发


  河道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安源镇河道治理工作首先向河道污染“亮剑”。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引水补流、生态修复的工作思路,通过截污、活源、治堤、清淤,新建人工湿地、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打造乡村景观带等措施,这条被沿线居民戏称为“黑泥鳅”的安源河像是被彻底“整了容,换了颜”,一天天变得水清、岸绿、景美。


  安源镇还特聘环保专家团队,量身打造“环保管家”服务,通过构建“云+网+端”服务模式,用中医思维逐步摸索创立出了一套“望闻问切”生态环境智慧四诊法,创新推出洗井、洗管、洗河“三洗”清源行动。同时对全镇黑臭河流域进行网格化控源截污。从根本上实现了源头截污、源头减污、雨污分流,使河道管理更加智能化。


  河长治实现河常治


  有关部门还与“环保管家”形成了相互监督机制,建立起了“1+4+N”的河流管理机制,部门监督“环保管家”问题整改进度,同时针对“河道管家”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具体涉及水质管理、长效管理等,借助物联网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完善动态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推动河道治理迈上新台阶。


  




  “环保管家”正在进行水质分析。新华网发


  “这个是水质分析仪,我们每天每20分钟从河道里边抽取水样,然后进行实时分析,这样可以直接看到现在水质的大致情况。”环保管家负责人黎振雄说道。


  与此同时,随着该镇污水横流的现象消失、河塘水质明显改善,当地有关企业也主动配合水环境治理工作,纷纷主动增设环保净化处理设备,办理相关环保手续并取得了排污许可证,企业环保意识普遍增强。


  河常治促使水长清


  河长制带来的不仅仅是“河常治”,更重要的是,河长制还带动了全民参与。


  安源镇环卫所所长刘彦是安源河在安源村河段的河长。工作日时间不够,他就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巡河、治河,实地查找问题,现场破解难题,用实际行动带头将巡查工作落到实处。“安源河河水表面有漂浮物,急需清理。”“排污管有渗漏,要抓紧落实。”……随着刘彦对安源河道各段进行仔细排查,一条条图文并茂的信息通过手机迅速汇总到安源镇河长治理小分队微信群里,巡查、整改、落实,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巡河员在安源河段巡河。新华网发


  安源村巡河员罗考林,每天茶余饭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河边“溜达”一圈。说是“溜达”,其实是带着任务去的——义务巡河。“主要看一看河里有没有垃圾,有没有污水流到河里。每天看看才安心。”在罗考林心中,沿着河流转一转就像看一看自家的菜园子一样自然。像罗考林这样的群众巡河员安源镇有80余人。他们不求个人回报,常态化巡河、护河,只为家乡的“河畅、水清、岸绿”。


  在河长制作用下,安源河流域水质得到了提升,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河长制带来河长治,河长治实现河常治,河常治促使水长清。如今,漫步在安源河畔,水流清澈见底、人工湿地繁花似锦、古色古香的木栈道上,居民惬意地漫步,往日的黑臭河已经变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河。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