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5日电(许超)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是当下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2020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举办期间,曾获评“2017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领军先锋’”的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所副所长刘玺做客新华网,介绍智慧生活中的“中铁速度”。
新华网:围绕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中铁上海设计院做过哪些工作?
刘玺:我们中铁上海设计院聚焦大交通板块。2019年,国家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我们整个大交通和智慧系统相融合,包括用5G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这给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我们院以后的主攻方向明确了抓手。
我们设计院是铁路设计的“国家队”,掌握高速铁路等不同等级铁路勘察设计成套技术。作为“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我们作为总体设计单位,勘察设计了安哥拉本格拉铁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我们已经参与全国近4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在技术创新领域,我们参建了高速磁浮商业运营线上海磁浮线项目。
具体到上海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这个领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先行者,我们承担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近90%的通信系统设计,包括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上层网和高速网系统的规划研究。另外,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线网络顶层规划也是我们研究设计的。
现在上海地铁建设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上海已经开展市域铁路线建设,我们也承担了相关设计任务。2020年7月,中国铁建母公司与上海签署整体战略合作,其中包括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的交通规划等一些相关工作。
举一个例子,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方面,我们已经开展相关工作,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区域铁路与轨道交通的研发基地是由我们中铁上海院作为牵头单位的。
新华网:现在技术上还需要突破怎样的瓶颈?
刘玺:我们做合肥至蚌埠的高速铁路总体设计时,在接入京沪高铁的时候,我们碰到一个技术瓶颈,因为我们现在高铁所采用的无线通讯技术还是以2G技术为主,它的频点资源是比较匮乏的,本来京沪高铁所使用的频点资源已经呈现出饱和状态,这就造成了一定技术瓶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当时统筹规划了整个京沪高铁和合蚌高铁交叉并线段的无线通信系统相关技术参数配置,既优化了京沪高铁的技术配置,同时也保证我们合蚌高铁能够顺利接入。但要彻底解决这样一个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还需要研究5G技术在高铁的融合应用。
新华网:在您看来,未来的发展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
刘玺:中国高速铁路从运营里程是0公里发展到现在的3.5万公里,已经成了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体现了我们这一行业的工匠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还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尤其是我们现在已经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抵达了技术上的“无人区”,这就特别需要我们继续发挥攻坚克难和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把我们中国高铁技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和平台。
今年4月,我们院入选国务院科改的示范行动,所以我们肯定会依托这样的新平台优势,发挥我们的技术长处,争取能够做到技术引领、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
新华网:作为2017年的领军先锋,请您分享下当时的感想。
刘玺:这个评选活动的参与者基本上是全上海智慧城市领域顶尖的管理者、科研者,他们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所以我感觉整个评选活动竞争非常激烈,也能够从这个活动中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我希望,各位选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把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把上海智慧城市的技术推向一个新的广度。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