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发性金融 助力山川绿百姓富
我省首个省级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实施
“一期授信61.76亿元,首笔20亿元贷款已发放到位,主要为山西退耕还林、林业生态治理、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提供资金支持。”10月13日,国开行山西分行行长郭振兴说。
林业生态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林木自然生长周期长、项目建设时间跨度大,如何解决融资难题?今年初,省林业和草原局、国开行山西省分行启动了我省首个省级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PPP项目深入实施,开发性金融资金为我省造林绿化提供了有力支持,项目地区山川更加绿起来,百姓加快富起来。
创新投融资机制 既造林又“造血”
保德县冀家峁村冀军一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妻子卧病在床,冀军不能外出打工,全家人生活十分拮据。2016年,保德县在全县选聘生态护林员,冀军成为其中一员。加入新岗位以来,他管护着2759亩林木,每年获得9600元管护收入,护林务农两不误,脱贫路走得越来越坚实。
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省有3.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获聘护林员,人均年工资超过7000元。
让护林员们在参与生态管护中实现脱贫,是我省林业生态扶贫的重要举措。随着我省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深入实施,农村群众增收路将变得更宽。
省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是我省第一个省本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预计总投资174亿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方式运作,合作期为30年。项目涉及98个县区,涵盖了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的58个贫困县,实施退耕还林358万亩,新增生态造林870万亩,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400万亩。据测算,项目建设期间,平均每年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5.23万人,其中涉及减贫固贫14.63万人。
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云龙表示,引入PPP模式,是我省林业生态建设投融资模式的一次创新。
他说,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连年保持营造林400万亩的增长速度,同时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创造了林业生态扶贫的“山西路径”。随着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收官,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扶贫提出新的任务,要求加快推进“绿化”“彩化”“财化”,优化造林绿化务工、退耕还林奖补、生态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林业产业综合富民等林业生态脱贫“五大项目”,拓宽富民惠民绿色路径。
“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需要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张云龙说,“所以我们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入了PPP模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林业建设效率。”
国开行山西分行行长郭振兴说,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木自然生长周期长,林业生态扶贫项目建设要兼顾生态效益、扶贫效益,自身财务收益较低,这决定了项目难以承担高额融资费用,需要长期、大额、低成本资金支持。而国开行资金具有集中、大额、长期、低成本的特点,在时间上与林草生态产业发展客观规律相匹配,与林业生态扶贫需求十分契合。因此,该行联手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开展PPP方案设计、融资模式策划、机制搭建,对接国家有关部委,推动项目合规落地,解决了这一重大民生项目的融资难题。
激活各类主体活力 确保群众稳定受益
2019年10月,国开行山西省分行贷委会同意向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有条件授信61.76亿元;11月,总行贷委会通过项目授信;12月20日,在省林业和草原局协调推动下,项目纳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全国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正式落实授信条件。项目正式进入签约落地实施阶段。
与单一建设内容的PPP项目不同,我省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涉及主体多元,既有省市县乡政府部门,又有基层造林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项目覆盖全省98个县(市、区),9个国有林局。而且在PPP项目实施之前,已进入实施阶段的造林工程做法千差万别,为项目融资及后续项目统一管理带来难度。
怎样激活各类主体活力,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受益?
按照PPP项目要求,各方对管理机制、运作机制作了全方位设计。山西林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牵手14家社会资本联合体成员组建项目法人。这些成员涉及11市国企、扶贫公司、林业工程公司和民营企业。在项目运作中,项目公司作为借款人,与省林业和草原局通过PPP项目合同形成合作关系,各自承担权责,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省林业和草原局作为项目实施机构,负责项目计划安排、指导服务、监督管理、绩效评价。市县林草主管部门在辖区内代表省林草局履行实施机构职责。
根据合同,省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付费资金。项目公司要在30年经营合作期内履行PPP合同,引导项目区群众实施项目,从而获得政府付费。同时,项目公司要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群众增收,比如,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支付退耕补偿款,在栽种经济林、林业生态治理过程中支付劳务报酬,从而帮助当地脱贫人口和群众建立增收和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
郭振兴表示,省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落地后,开启了银政企三方良好合作,对我省乃至全国PPP项目建设、破解林业生态建设资金难题形成了良好示范。
多措拓宽增收渠道 强化生态扶贫成效
扶贫成效是我省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的一个突出要求。
郭振兴介绍,作为开发性金融重点支持项目,PPP项目公司作出了关于扶贫成效的承诺,即从项目进入运营期起,帮助参与造林护林的建档立卡人口每年增收额度不低于当地脱贫的最低收入标准线。
而在整个项目中,助农增收成为主要内容。具体方式是,以退耕还林、林业生态治理、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等为载体,通过产业带动、生态补偿、劳务补助等市场化措施,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解决就业压力,实现生态脆弱地区减贫固贫、保障生态安全的双重目标。
在兴县孟家坪乡孟家坪村,绿之源造林专业合作社是该县贫困户参与率最高的造林合作社,135位社员中有109人是建档立卡人口。合作社理事长孙好唐说,2017年起,他们连续3年中标参与造林,造林累计1.32万亩。社员们从农民变成造林工人,得到了丰厚的劳务回报。“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靠这项劳务收入实现了脱贫。”
据统计,像绿之源这类合作社,在全省已脱贫的58个县共有3378个、社员8.9万名,其中建档立卡人口7.03万名。
张云龙介绍,我省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新增的870万亩生态造林,全部安排在上述58个县。项目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政府购买式造林”的模式,由造林专业合作社直接参与造林工程,合作社吸引建档立卡人口入社。造林验收合格后,政府回购林地,建档立卡人口赚取劳动报酬。目前生态造林已启动实施563万亩,惠及造林专业合作社2563个,涉及5.2万名建档立卡人口。生态造林项目全部启动后,受益群众建档立卡人口将达6万人。此外,省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预计还将带来1.2万个护林员岗位,为建档立卡人口增添更多收入。
与此同时,PPP项目还将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在临汾蒲县山中乡白家庄村,兴农核桃专业合作社吸纳退耕还林林业资产户入社,对自有核桃地统一科学管理,进行技术培训,发展核桃深加工,提升了群众林业资产收益。在晋中市,聚丰红种养专业合作社依托山西农业大学技术优势,带领社员们对红枣等进行科学管理,更新了65个优良鲜食品种,发展起休闲观光枣园。
郭振兴说,随着省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推进,国开行山西省分行将继续加大对脱贫攻坚、搬迁后续发展、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群众增收致富贡献开发性金融力量。( 来源: 山西日报 记者张巨峰)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