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廊道 贵州省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2020-10-21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397
   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廊道

  ——贵州省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山川历历,芳草萋萋。

  地处西南内陆腹地、长江上游的黔贵大地用青山和碧水镌刻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曾经石漠遍地,如今荒山披绿,百姓开颜。

  5年来,贵州牢牢守住“两个底线”,着眼全局,深谋细处,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湿地与河湖保护修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了长江重点生态区安全屏障。

  布棋局: 率先试点“多规合一” 空间规划促生态保护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被纳入全国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省份,率先探索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先后将六盘水市和三都自治县、雷山县列为开展“多规合一”的试点市县。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的“合一”,实施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兼顾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开发和全面保护,是地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贵州积极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推进“多规合一”试点,编制空间规划、构建空间规划体系。

  去年初,铜仁市启动《梵净山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梵净山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回归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建立泛梵净山保护体系,在平衡开发和保护时,更加注重景区的生态功能。

  先布棋局,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精细化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两项评价,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贵州勾勒出了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美丽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和谐画卷。

  画棋盘: 建立“三线一单”体系严格环境分区管控

  贵州生态系统本底脆弱、石漠化较为严重、环保基础设施不足,有机协调保护和发展两者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尤为重要。

  加快“三线一单”编制(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有助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严守保护红线和环境底线,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年来,贵州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二五”末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2020年8月31日,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组织编制完成的《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在全省划定了1332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其中,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域为主体的优先保护单元达762个,占比57.2%。

  “三线一单”固化在棋盘上,明确了各地环境管理要求。去年,赤水市拟引进纺织项目的过程中使用“三线一单”成果,对项目落地环境可行性进行预判,明确了不得配套建设燃煤火力发电站的具体要求。

  今年以来,全省1540个重大项目建立了环评服务台账,主动跟踪服务,并对可能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交通、水利、矿产等216个项目,运用“三线一单”成果,对项目矢量图进行了叠图分析,把项目建设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隐患解决在前端。

  落棋子: 落实重点生态工程生态治理成效卓著

  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贵州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生命弦,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9.95%,位居全国前列。

  在片区生态修复方面——

  推进长江经济带乌江、赤水河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截至今年7月底,完成治理面积8159亩,完成率85.4%,全国综合排名第三;实施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截至7月底,已复垦土地7500亩、恢复林地2.85万亩、新增草地1.8万亩、治理石漠化2.55万亩、山林封禁保护7500亩、治理河道100千米、退耕还湿4.2万亩。

  在土地综合整治方面——

  采取确优化村庄规划、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推进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和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生态功能,构建了生态宜居与集约高效的土地保护和利用新格局。今年1至7月,土地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资金19.27亿元,同比增长41.63%,总规模77.32万亩,整治农用地9.05万亩,整治建设用地517亩,生态修复4.25万亩。

  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

  出台贵州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办法,筛选10个重点县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截至7月底,8个矿山列为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五年织碧锦,千里江山沃。

  近年来,贵州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森林资源总量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省森林蓄积量达到5.97亿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五年内增长超过9.95%。同时大力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着力实施湿地保护、退耕还湿、退田(圩)还湖、生态补水等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初步形成了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的保护体系,改善了河湖、湿地生态状况。截至2020年5月底,全省湿地面积为23.49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51.53%,省重要湿地共73处、国家湿地公园45个、湿地保护小区96个。

  此外,贵州在石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截至2016年底,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47.01万公顷,比2011年减少55.37万公顷,2017年,贵州石漠化治理“样本”还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获点赞。( 来源: 贵州日报 记者 刘苏颉)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