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自动驾驶按钮,一辆聊城中通客车出品的智能驾驶公交车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稳健起步,行驶在中通客车产业园区南北大道上。行至斑马线前,车辆自动停车,等待行人通过;遇到信号红灯,车辆提前降速,稳定止步在实线前;在车流穿梭的十字路口,车辆调头转向,机智灵活,俨然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司机在现场掌舵。一系列操作让乘坐体验者大为感叹:自动驾驶已来到身边。
中通客车智能网联处处长陈振国告诉记者,中通客车于2016年开始布局智能驾驶公交车,选择与聊城联通公司、中兴通讯公司联手打造。经过多年研发公关,2020年9月18日,中通智能驾驶客车LCK6105GZ在2020CAB-C全国自动驾驶客车营运能力挑战赛大型客车组赢得第一,中通客车智能驾驶技术向成熟和商用更近一步。
聊城联通云网中心主任张洪波向记者介绍,2019年5月,聊城联通公司副总经理王新斌联手中通客车、中兴通讯车辆与通信专家成立了5G远程驾驶联合实验室,率领各专业线技术专家,历经近1年的时间,研发成功5G-UPF内置OLT技术方案,成为业内首个基于固移融合项目,实现了端到端毫秒级5G远程驾驶业务,2020年10月12日—14日,连续荣获“2020年第十四届通信产业榜5G创新”、Layer123全球大会5G“新业务创新”奖以及“世界宽带论坛最佳5G创新奖”三项国际国内创新大奖。标志着聊城联通5G应用定制研发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据悉,自动驾驶客车按照技术体系可以分为自动驾驶和远程驾驶两个领域,在“自动驾驶”上,中通客车每辆智能驾驶公交车均安装了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可以让行驶中的车辆如同潜水艇一样实时感知周边路况,并将数据实时发送至车载智能计算单元,车载智能计算单元经过综合研判形成可靠指令发送给车辆操控系统,确保了如“滔滔江水”般传输的网络数据实现“滴水不漏”,满足了公交车高安全、高稳定、高体验的场景要求。
“智能驾驶公交车上路需要按照既定的规划路线行驶。但是真实的交通场景瞬息万变,更为复杂,比如车行途中,忽然遇到自然灾害造成交通堵塞,由电脑操控的智能驾驶公交车就会因缺少复杂应变的能力导致瘫痪,这就是常规自动驾驶的不足。考虑到极致情况下的不足,为保障车辆行驶万无一失,中通客车与聊城联通、中兴共同启动了5G远程驾驶项目。”陈振国说,目前,“智能驾驶”与“远程驾驶”相辅相成,已经成为中通智能驾驶公交车的核心竞争优势。
所谓“远程驾驶”,就是在客车之外,远程设一个监控中心,随时遥控、处理行驶车辆上自动驾驶无法处理的路况信息。在中通新能源智能监控中心里,记者见到了这个5G远程驾驶舱。从外观看,5G远程驾驶舱1:1还原了公交车的驾驶室。借助车载摄像头实时回传的路况影像,驾驶员手握方向盘,脚踩离合开始远程驾驶。转向、加速、刹车……随着驾驶舱内操作指令的下达,公路上的智能驾驶公交车即同步执行相关动作。
“如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道路受堵或其他应急情况,车辆会自动向中心发出‘求救指令’,中心工作人员就可根据车载摄像头实时查看,由驾驶员借助5G远程驾驶舱接管智能驾驶公交车,实现远程手动驾驶。”张洪波给记者演示了中心安置的5G远程驾驶舱操作流程,在驾驶舱里,一名驾驶员在未来至少能监控和操控数十辆上路行驶的公交车,无人驾驶将为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聊城联通公司副总经理朱宪平介绍,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聊城联通成立了由张晓冰总经理为组长的5G建设项目组。带领联通全体建设人员历时80天,投入1.67亿元,配套投资1.5亿元,建设600多个基站,敷设光缆330公里。8月24日,联通、电信5G建设率先在聊城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开通,8月29日成功实现200M赫兹5G无线频谱商用,以2170M的实测速率领先全国。除中通客车5G远程驾驶项目外,聊城联通在5G无人机巡河、5G远程医疗救治、5G智慧工地、5G智慧农业、“5G+工业互联网”等5G应用领域也实现了成功商用。
在聊城城区黄河路与庐山路路口,陈振国还向记者介绍了聊城联通配套安装的智能车路协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雷视一体机(毫米波雷达和双目摄像头)及RSU(路侧单元)组成,辐射半径近700米。“在中通客车实验运行的4.8公里路段上,每1公里就安装有一套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在5G的配合下,雷视一体机将路况信息通过RSU传输至车辆接收端,为车辆提前预判行驶路径提供依据,被我们称为‘上帝的眼睛’。”陈振国说,车载雷达及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无疑为智能驾驶公交车安全行驶搭配了“双保险”,而“远程驾驶”则为公交车提供了更多极致情况下灵活操作的可能性,确保公交车运行安全无虞。
聊城联通公司总经理张晓冰透露,目前,聊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制订自动驾驶上路法律法规政策研究,出台自动驾驶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推动中通客车远程自动驾驶公交车首先奔驰在聊城城区大道上。来源: 大众日报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