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路绕水乡 成景富民 江苏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通达
2020-12-03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2962
        雨后的海上云台山,云萦雾绕,空气清新。从高空俯视,大桅尖路在崇山峻岭、青松翠柳中曲折回环,给海上云台山束上了一条美丽的丝带。这条路是江苏美丽乡村路的代表之一。

    2018年以来,江苏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特色致富路”“平安放心路”“美丽乡村路”“美好生活路”。今年三季度,江苏省通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

    目前,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2万公里,农村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达水平全国领先;全省镇村公交覆盖率超过95%,年服务群众出行超过1亿人次;乡镇实现快递全覆盖,所有建制村都有了“村邮站”,物流配送装载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回程装载率也由10%提高到近80%,农村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公路规划衔接产业布局

    今年4月底,高邮市董潭村一条提档升级的农村公路通车了,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这条路为“战疫路”。

    该村路提档升级工程已于2019年年底完成了路基施工。可就在紧扣时序施工的关键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条村路是当地大闸蟹等特色水产品运输的“命脉”。“工程还能进行下去吗?村民们忧心忡忡,我们村干部心里也没底。”董潭村党总支书记朱继国说。

    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全额下发省补资金的基础上,补贴300多万元用于该路的提档升级。今年2月底,工程全面复工。高邮市公路站“邮乡阡陌服务组”不定期深入工程一线进行技术指导。

    随着“战疫路”建成通车,董潭村特色产业发展也突破了运输瓶颈,水产养殖户放手大干起来。蟹农们消毒塘口、栽水草、放蟹苗、编织防逃网……忙得热火朝天。“今年,我们村大闸蟹养殖将发展到7000亩,产量约70万公斤,‘战疫路’沿线13个养蟹专业户养殖规模扩大到1300多亩,平均每户年收入约30万元。”朱继国说,“战疫路”也是“致富路”。

    近年来,江苏突出打造“特色致富路”,促进农村公路规划与镇村布局、产业布局、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等规划衔接协调。为重点支持6个集中扶贫片区、2个革命老区和12个重点帮扶县,江苏建成农村公路3141公里、改造桥梁1113座;支持苏北地区建成农村公路5714公里、改造桥梁3512座。

    对照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新要求,江苏将继续探索“农村公路+”旅游、电商等模式,推动农村公路由通上车向富一方转变、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

    82县创建特色农村公路品牌

    行至苏州,壮阔的太湖,绮丽的东山、西山,与宽敞的农村公路共同呈现出一个山水如画的诗意所在。苏州环太湖党建文化路(吴中区段)由146公里环湖主线和40.7公里连接线组成,沿太湖途经太湖大桥、西山诸岛、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6条连接线分别串联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渔阳山、东山景区、太湖园博园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与农村公路有机交融,造就了“红韵太湖 水墨丝路”。

    目光转向连云港市连云区,大桅尖路以沿线村民出行、茶园生产运输等需求为基础,兼顾海上云台山、连云老街等景点游客出行需求,带动了沿线乡村民宿、山核桃、云雾茶等农林特色产业以及旅游服务业发展。2019年,该地区旅游人次突破360万人,比2018年以前增加75.4%,旅游收入同比增加3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

    近年来,江苏各地着力以“农村公路+文化”“农村公路+生态”助推乡村振兴。全省开展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活动,82个县创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村公路品牌,农村公路与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与产业项目同步建设。

    环境改善工程、安防工程、品质工程稳步实施,农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全方位推进,以茅山旅游大道为代表的一批农村公路“品质工程”项目接连亮相。江苏农村公路优良率连续5年稳步提升,绿色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也逐步攀升。

    江苏还结合水乡泽国、湖滨湿地以及历史人文特色,编制形成《江苏省农村公路特色桥梁图例》,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公路桥梁创意设计水平。今年上半年,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接待游客1亿人次,综合收入超300亿元,“农村公路+旅游”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