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杨政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时下刷屏热词。
在这个大背景下,海南省不断推进自贸港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2020年,海南省PM2.5浓度均值为13微克/立方米,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首次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6月10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顺利表决通过,颁布实施。其中,海南自贸港法在第一章的第五条就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专章写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中,足以证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性。海南第三产业占比超过60%以上,面临哪些机遇?海南人均收入偏低,人口总量不大,是否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如何激励国内外新能源企业在海南聚集?针对以上问题,时代财经特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企业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杨政谈一下海南实现“双碳目标”的机遇、挑战与路径建议。
[这是图说]
以下为正文:
海南实现“双碳目标”的机遇、挑战与路径建议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况》,2019年全球碳排放总量341.69亿吨,中国排放量98.26亿吨,占比约29%,位居全球首位。2020年,中国碳排放大约是100亿吨,分别是美国和欧盟的2倍和3倍。
2021,中国主动承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当前,已有19个省(市)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作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应在低碳发展上探索出一条特色道路,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先行先试。
一、海南面临的机遇
1、海南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低碳发展是“题中之意”。
2018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海南“三区一中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三大重点任务。
2020年6月1日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再次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部署,提出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健全自然保护地内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等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
2、海南具备较为丰富的“绿色碳汇”和“蓝色碳汇”资源。
基于生态系统的碳汇可以分为森林碳汇、湿地碳汇和海洋碳汇等不同模式。2020年,海南全省森林面积31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9%,森林蓄积量1.53亿立方米,人均15.3立方米。海南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积蓄量在全国排名靠前,可为海南创造较为丰富的“绿色碳汇”经济价值。
海南管辖着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占我国领海面积的42.5%。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储碳量是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约1/3被海洋吸收。从全球来看,海洋系统与大气系统的碳交换每年能够达到 740 亿吨。海南管辖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每年碳交换能达到4亿吨,按2020年国内每吨均价30元计算,每年有超过百亿元的潜在“蓝色碳汇”经济价值。如果在海上建设风能和太阳能设施,碳汇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3、海南经济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碳排放企业不多,具备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海南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达到95.8%。现代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等特点,对海南打造清洁能源岛、低碳环保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生态环保部《关于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首批纳入碳排放的企业范围包括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类重点排放行业,门槛为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 1 万吨标准煤)。海南只有为数不多的火力发电、大型石油化、造纸和航空企业能达到这个门槛。2020年,海南油气产业全产业链全年实现1055亿元,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与甲烷两类。2019年,海南汽车保有量150万辆,2030年全岛禁售燃油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提升至50%,对于节能减排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具有较大的政策优势。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海南要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 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上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就必须对接国际规则、融入国际规则。
欧盟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碳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该碳交易市场所涵盖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欧盟企业的一半。2020年,欧盟开始执行每公里95克二氧化碳的乘用车排放标准。达不到要求,超标1克按实际销售量罚款95欧元。对于燃油车车企来说,有较大的挤出效应,但对于新能源车企,有较大促进作用。特斯拉2020年财报显示,得益于美国的“碳排放积分制度”,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其中15.8亿美元收入就来自碳交易。海南2030年前全岛禁售燃油车,对标国际标准,建立碳汇和碳排放积分制,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清洁能源、新能源车研发制造企业聚集海南。
二、海南面临的挑战
1、海南单位GDP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2020年,我国单位GDP电耗为793.28千瓦时/万元。北京市单位GDP电耗最低,为315.77千瓦时/万元;宁夏最高,达2647.59千瓦时/万元。海南单位GDP能耗654.33千瓦时/万元,全国排名(从低到高)第16位。虽然海南单位GDP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考虑到海南第三产业占比超过60%以上,第二产业占比不到20%,海南的单位GDP能耗利用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海南火力发电占比较大,能源结构不合理。
2019年,海南省发电量为318.8亿千瓦时,相比2018年增长了16.9亿千瓦时。从发电结构来看,2019年海南省火力发电量为209.8亿千瓦时,占比65.81%;水力发电量为5.7亿千瓦时,占比1.79%;风力发电量为4亿千瓦时,占比1.25%;核能发电量为97.2亿千瓦时,占比30.49%;太阳能发电量为2.16亿千瓦时,占比0.68%。海南火力发电量占比过高,清洁能源占比较低,“十四五”降碳面临较大的挑战。
2、海南推行光伏和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土地空间、市场空间有限。
海南陆地空间有限,陆地面积只有3.54万平方公里,80%的土地为农地,工业厂房屋顶面积不大,可供安装光能、风能等基础设施的空间有限。海南省内市场空间不大、消费能力不足,2020年海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0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6.69%,海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4.63亿元,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刚突破2万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1.42%。海南人均收入偏低,人口总量不大,导致海南总体市场容量不大,引进节能环保产业较为困难。
3、海南工业和科技基础薄弱,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上缺乏技术优势。
2019年,海南第二产业增加值1099.03亿元,占GDP比重为20.7%,第二产中工业增加值只有588.71亿元,占GDP比重仅为11.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海南高级技能人才占比不到1.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为3.5件,远低于全国14.3件的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838家,全国排名27位。海南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不足,缺乏全国领先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案例,成为推动海南低碳转型的重要挑战之一。
三、发展路径建议
1、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和区位优势,集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高端生产要素,打造人才技术和产业高地。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通过人员进出自由、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保护知识产权、提升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定向招商+精准支持,吸引国内外领先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研发机构、生产企业落户海南。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吸引森林碳汇、海洋碳汇的研发机构落地海南,开展森林碳汇和海洋碳汇形成机制和交易机制的重大课题攻关。对接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知识产权注册“快捷绿色通道”,在海南试点建设自贸港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将海南打造为国外知识产权进入中国的重要窗口,有利于吸引国际高端要素在海南聚集。
2、发挥“碳汇交易”和“碳排放积分”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国内外产业聚集。
学习国际先进碳汇交易体系和标准,试点出台适用于海南的“碳汇”交易制度。碳排放配额发放可按照“存量免费、增量收费”的原则,即存量碳排放产能免费发放配额,新增产能的碳排放按照一定比例和价格,发放有偿配额,企业根据需要在碳汇市场购买。这样既可以不增加原来企业的成本,防止企业产生抵触情绪,又能控制碳排放较快增长,鼓励企业新增产能使用节能减排工艺。
在交通运输领域,逐步实施“碳排放积分制”。无法达标的汽车制造商和运输企业,向新能源车生产和运营企业购买一定碳排放积分弥补差额,从而实现用经济手段激励国内外新能源企业在海南聚集。
3、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实体发展,打造区域性国际碳汇交易市场。
在海南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申请成为绿色金融试验区。发展绿色信贷,建立符合绿色产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与监管考核制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开展集体林权抵押、环保技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探索开展排污权和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企业的收费权质押融资创新业务,推动绿色资产证券化。建立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交易制度。依托海南面向两洋的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地位,打造以制造企业碳汇配额为基础、森林碳汇为重点、海洋碳汇为战略方向,服务东盟区域性市场的国际碳汇交易中心。
4、研究出台《海南省碳达峰行动方案》和GEP(绿色GDP)核算体系。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80多个低碳试点城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5年前达峰的有42个。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应尽快研究出台《海南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以行动方案引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可率先在碳排放量较少的三亚及中部五个市县,实施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为应用推广积累案例。加大对市县和园区单位GDP能耗的考核与约束,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出台GEP核算体系与考核体系,用价值实现做激励、用GEP考核为鞭策,指导市县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时代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