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修“致富路”,做“守井人”——十淅高速建设侧记
2021-06-17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5297
     十淅高速丹江口水库特大桥施工现场。新华网发谢刚摄

    新华网武汉6月7日电题:修“致富路”,做“守井人”——十淅高速建设侧记

    连迅、伍进波、谢刚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环境保护责任十分重大。

    丹江口水库环境保护是红线。如何在万众瞩目水库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来自库区的建设者给出答案:既要修好库区群众的“致富路”,还要做好一库清水向北送的“守井人”。

    十淅高速丹江口水库特大桥施工现场。新华网发谢刚摄

    群众期盼“致富路”

    如果说湖北丹江口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大水缸”,河南淅川则是“水龙头”,两地共同承担着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强调水源头保护和管理、加快库区发展的重任。

    “十堰至淅川的高速公路(十淅高速)早建成,早受益。”2016年,时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丹江口市丹赵路办事处茅腊坪村三组村民辛喜玉说,包括丹江口、淅川在内的广大鄂西豫西地区有多达65万的移民,这里属于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成为群众的期盼。

    秦巴山区南北有福银高速、沪陕高速东西方向平行布局,两条高速路之间没有高速路有效联接。如果开建十淅高速,从福银高速丹江口市丁家营镇预留互通开始,途径丹江口市龙山镇、凉水河镇和河南省淅川县,止于沪陕高速西峡县互通,就打通了福银高速、沪陕高速的连接。

    辛喜玉说,十淅高速的修建可让鄂西北、豫西等秦巴山片区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成为库区几十万移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基础保障。同时,十淅高速还可以将三峡库区、神农架、武当山、洛阳等5地风景名胜区连接起来,推动沿线区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群众的呼声得到积极回应。2017年12月,十淅高速(湖北段)项目建设启动,2019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十淅高速全长约118公里,其中湖北段41公里,河南段约77公里。高速路全线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的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十淅高速湖北段由湖北交投投资建设,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通车。

    “十淅高速是连接南水北调中线核心工程丹江口大坝和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渠首之间的快捷道路,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连接南北的一条重要线路。高速路建成后将为水源区腹地千万百姓脱贫致富增添一个强劲‘引擎’。”湖北交投十淅公司董事长阳晏说。

    十淅高速项目施工拌合站实行雾炮除尘。新华网发伍进波摄

    变废为宝,恪守环保“高压线”

    6月的丹江口水库微风习习,碧波荡漾。烟波浩渺中,两座高耸的桥梁塔柱耸立库区两岸隔水相望。塔柱旁塔吊旋转,工人紧张施工。远方,正在加快建设的十淅高速蜿蜒前行,消失在起伏的群山中。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一跨过江,大桥桩基、承台、塔座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主塔施工。”工程施工方中交二航局五分公司十淅项目负责人周范武介绍,丹江口水库特大桥是十淅高速控制性工程,采用主跨760米地锚式双塔混合梁斜拉桥方案,于2019年9月开建,目前其下塔柱、下横梁已全部完成。

    周范武说,丹江口水库特大桥在施工中特别注重加强环境保护。特大桥在施工中,特意建成3个篮球场面积大小的两个围堰体,紧密“包裹”大桥主墩承台,将一库清水与施工场地完全分离开来。而在岸边,施工方建成一层层沙袋阻隔污水,边坡上覆盖绿网防止泥土滑坡。为减少施工开挖量,施工方研发岩锚技术,减少开挖土石方3万立方米。

    “头顶环保‘高压线’,十淅高速从开工第一天起,建设者都小心翼翼施工,避免废渣废水进入水库。”专门负责施工中环境保护的湖北交投十淅公司环水保负责人刘富成说,环境保护的高标准倒逼十淅高速建设者边施工边探索,不断革新技术、改进工艺。

    十淅高速湖北段要新建隧道5座和大、中型桥梁41座,桥隧比接近50%。隧道施工,每天挖出大量洞渣。刚开始,施工项目部按照习惯开挖弃渣场填埋洞渣。一施工单位的弃渣场复绿不及时,被湖北交投十淅公司环水保部门罚款8万元。

    怎样让废弃的洞渣产生效益?湖北交投十淅公司召集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开“诸葛亮会”,寻找变废为宝的办法。经过集思广益,大家决定选择质量好、强度高的洞渣加工成机制砂,用于基层骨料、混凝土拌和、砂浆砌筑等;质量稍差的洞渣,则二次破碎后用于填筑路基及服务区、停车区。弃渣中的石块,则用作路基边坡骨架防护、弃渣场挡墙等。

    思路一变天地宽。刘富成说,以前被人嫌弃的洞渣变成了“香饽饽”。目前,十淅高速已有40万立方米洞渣被综合利用,既不占地填埋,也节省了大量材料资金,还产生了可观经济效益。

    十淅高速项目施工现场。新华网发伍进波摄

    护一江清水,誓做“守井人”

    近日,湖北省路桥集团承建的十淅川高速(湖北段)二标进入一期土建工程冲刺阶段。循着隆隆的机械轰鸣声望去,工人们紧张忙碌,两台起吊能力达220吨重的大型吊车在进行预制T梁吊装工作。

    “我们项目位于丹江口水库水源核心保护区,涉及路面和隧道建设,绿色施工放在首位。”湖北省路桥集团十堰至淅川高速公路(湖北段)二标项目常务副经理张帆说,项目一开始施工,就切实抓好弃渣场、高边坡、“三场一站”(钢筋加工场、梁场、小型构件预制场、拌合站)等环境敏感点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确保方案优选、措施到位、全程监测。

    抓好“三场一站”的污染防治是施工单位共识。在施工方中交二航局项目的混凝土拌合站,拌合过程实行全封闭。工人用水管冲洗场地,废水会沿着下水管道流进一个大沉淀池,然后再依次流进5个池子,一级级地沉淀后流到最后的池子。到了最后的池子,废水已由浑浊变得清亮。这些清亮的水,又被抽上来拌和混凝土、清洗场地。“这样的拌合站有3个,每天要循环利用数十吨废水。”项目党支部书记张国庆说。

    刘富成介绍,为了确保十淅高速绿色施工,项目在建设中还率先引进了第三方环保监测机构。第三方机构安排项目经理每天在工地巡查,每月为各施工单位提供水质、土壤、空气、噪音等26项数据,为公路建设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及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因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建成一条好路、守住一片青山、保护一江清水,这是建设者的初衷。”阳晏说,各施工项目部一进场就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错误观念,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家都希望当好南水北调的‘守井人’。”

    十淅高速项目施工召开环水保工作推进会。新华网发

    十淅高速丹江口水库特大桥施工现场。新华网发伍进波摄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