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轿车工业协会计算,本年7月,国内新动力轿车销量同比添加1.2倍,至59.3万辆,继续坚持高速添加势头,商场占有率到达24.5%;本年1~7月,国内新动力轿车销量总计319.4万辆,同比添加1.2倍,商场占有率到达22.1%。
跟着新动力整车销量不断攀升,动力电池工业也一片蒸蒸日上。但是,增收不增利、环保的应战、产品安全性、商业模式立异等,都是藏在商场繁荣背后不行忽视的隐忧。
01
新动力轿车起火引发安全质疑
我国轿车动力电池工业立异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现:本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值253.7GWh,累计同比添加175.6%。其中,三元锂电池累计产值99.5GWh,占总产值的39.2%,累计同比添加121.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值153.8GWh,占总产值的60.6%,累计同比添加227.1%。
在动力电池供销两旺的一起,新动力轿车起火事件仍然触动着人们的神经。依据国家应急办理部消防救援局近期发布的数据,2022年一季度,新动力轿车火灾共计640起,同比上升了32%,全体上升幅度较高,并且高于交通工具火灾8.8%的均匀增幅。均匀到每天的火灾数更是超越7起,这一数据引发了业界外人士的关注。
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我国科学技能大学教授孙金华谈及,2021年全国电动轿车火灾事故约有3000余起,依据近800万辆的新动力轿车保有量计算,起火概率在万分之三左右,略高于传统燃油车。从事故计算结果来看,60%的涉事车辆配装三元锂电池,5%的涉事车辆配装磷酸铁锂电池;35%的涉事车辆是充电状况,40%的涉事车辆是行驶状况,25%的涉事车辆是停止状况。而实际上,车辆在停止状况的时间最长,但发生火灾概率最低;充电时间较短,但发火概率达35%。
可以说,整车起火带来的安全隐忧,一直是悬挂在新动力轿车工业开展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全体来看,整车动力电池体系发生火灾事故的危险原因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电池体系本身的问题,电池过充或老化失效等内部原因引发电池热失控,从而开展成为动力电池体系火灾危险;二是因为外部机械磕碰,电池或许构成内部短路、发热乃至起火燃烧的危险。职业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加强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一是电池本体的安全性,二是电池运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三是做好消防安全。其中,在针对削减磕碰引发的安全危险上,国内外电池厂商经过电池体系安全设计、提高抗击磕碰强度等方法加以保证。
跟着新动力轿车的逐步推行,电池安全、火灾防护及处理等相关法规也不断趋严。比如,《电动轿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0)提出,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体系要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本年3月,工信部发布《2022年轿车规范化作业要点》,清晰要启动电动轿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规范修订作业,进一步提高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加速推进电动轿车远程服务与办理系列规范研究,修订燃料电池电动轿车磕碰后安全要求规范,进一步强化电动轿车安全保证。
孙金华还特别指出,职业要开展集热办理、故障诊断、热失控预警、救活协同的智能一体化安全技能,构成高效热办理智能精准猜测和靶向快速处置,完成高效、清洁救活。
02
原材料提价带来盈利难题
从上一年开始,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就成为笼罩职业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某种程度上,原材料提价也成为动力电池本钱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导致了企业增收不增利的普遍现象。
特别是本年一季度,叠加疫情冲击等要素,动力电池职业遭受了营收添加、利润下滑的应战。2022年一季度,亿纬锂能营收约67.34亿元,同比添加127.69%;净利润约5.21亿元,同比削减19.43%。同期,宁德年代完成营业收入486.78亿元,同比添加153.97%;完成归母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业绩未达预期。
在本年上半年迎来多轮新动力轿车提价潮后,动力电池企业的业绩才有所上升。宁德年代在前不久的电话会上表明,本年一季度因为原材料大幅提价,与客户洽谈价格调整需要过程,跟着价格调整连续落地及对一季度有必定的价格追溯调整,二季度毛利率有所康复,上半年归纳毛利率为18.7%。
本年以来,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钴、镍都呈现大幅提价。特别是以碳酸锂为主的原材料大幅提价,拖累了动力电池企业的业绩体现。相关数据显现,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到达了48万~52万元/吨,而上一年初其价格仅为5万元/吨。
宁德年代董事长曾毓群指出,资本商场炒作是锂等原材料价格疯涨的原因之一;实际上,上游资源储备丰富,锂资源并不存在供给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整车企业给动力电池供货商打工,动力电池供货商给原材料企业打工”等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广州轿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表明,动力电池本钱占到轿车总本钱的40%~60%,并且比例还在不断添加。在他看来,动力电池商场面临供需平衡应战,原材料价格飙升,供需紧张已成为常态,整车企业被迫制作电池和布局电池原材料。
动力电池企业对原材料的抢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本年5月,中立异航与天齐锂业达成战略协作协议、碳酸锂供给框架协议。蜂巢动力、亿纬锂能和上游锂矿企业川能动力在成都签署协作协议,宣告将组成合资公司,共同在德阳-阿坝生态经济工业园出资建造3万吨/年锂盐项目。本年8月,比亚迪牵手江西宜春,拟出资285亿元建造年产30GWh动力电池和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矿采选归纳开发运用出产基地项目。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新建的南美盐湖提锂项目建造进展仍然缓慢,估计本年下半年锂供给紧张局势难以改变,锂价继续上涨的概率较高。值得关注的是,宜春市是我国重要的锂工业基地,在比亚迪之前,宁德年代和国轩高科已在当地布局。
有业界人士指出,保证工业链、供给链的安全安稳,已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基础。为此,应支撑企业加速资源挖掘、提炼等技能攻关,引导合理开发国内资源,推进先进技能研制应用。
03
零碳开展催生转型晋级应战
有专家学者指出,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言,低碳与智能化技能是关键。新动力轿车工业要更快更好的开展,不仅终究的产品,并且出产阶段也要减碳乃至零碳。记者了解到,出产一辆燃油乘用车发生的碳排放是9.2吨二氧化碳当量,而出产一辆配装三元锂电池的电动乘用车碳排放为14.6吨,磷酸铁锂电池乘用车则达14.7吨。由此可见,在“双碳”方针之下,新动力轿车职业面临的转型晋级应战也不容小觑。
据悉,本年2月,《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欧盟新电池法规》)在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以74票拥护、8票反对、5票弃权投票经过;3月,欧盟委员会经过了《欧盟新电池法规》的“总体路径”。接下来,只等欧洲议会投票经过,就意味着此前的《欧盟电池评价指令》将报废,而《欧盟新电池法规》正式施行。依据要求,从2024年7月起,工业及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制作商和供货商必须供给碳脚印声明。从2026年1月开始,必须依照碳强度性能类别为产品贴上相应标签,便于消费者了解电池出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电池容量、运用年限和收回方法、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和安全危险等信息。
最近几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扬帆出海”,欧洲是重要的配套基地。《欧盟新电池法规》即将施行,意味着我国动力电池出口的本钱将进一步添加。鉴于时间紧迫,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完成零碳转型,拿到“绿色通行证”迫在眉睫。
业界人士告知记者,在技能立异、智能制作、供给才能等方面的比赛之外,企业也需将减碳、零碳开展列为参与商场竞争的重要指标。只要这样,我国动力电池供货商才能在全球新动力轿车推行的热潮中继续坚持先机,抓住欧洲电动化转型的新机遇。
事实上,我国动力电池职业已在活跃采纳行动。本年3月,宁德年代全资子公司四川年代取得全球闻名认证机构SGS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宁德年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本年6月,蜂巢动力与四川达州市签署锂电零碳工业园项目协议,方案总出资170亿元,建造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出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出产线,及电池收回拆解出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
本年,远景动力率先在全球发布第一批“零碳电池”,并将在美国肯塔基州和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区域别离新建一座动力电池超级工厂,规划产能均为30GWh。国轩高科则方案与群众在欧洲建造零碳工厂,并在内蒙古乌海建造年产40万吨的负极材料零碳基地。
此外,由孚能科技牵头,亿纬锂能、鹏辉动力、中立异航、弗迪电池、捷威动力等数十家电池工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拟定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脚印点评导则》已经发布,旨在辅导相关方核算锂离子电池类产品的碳脚印,并对碳脚印的结果进行公正的点评,一起为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碳脚印核算技能规范的编制供给必要的参阅。
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入零碳阵营,经过构建电池碳脚印,树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监测与追踪体系,拟定合理的减排措施。
04
打通商业闭环仍是待解之困
动力电池工业链是集研制、出产、检测、规范、工业链、供给链、收回链于一体的归纳生态链。虽然我国动力电池工业在研制、出产等环节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包含产品收回、再运用等在内的商业闭环没有完全打通。
天风证券发布的研报估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有望到达380.3GWh,2021~2030年的年复合增速高达48.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级添加。新动力动力电池收回工业前景可期,但也面临不少应战。我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指出,动力电池收回运用商场机制成熟度不高。据悉,2021年电池收回相关企业注册量快速添加至2.4万家,收回运用端参与企业快速添加,但资源配置不合理、建造及收回本钱高,正规企业收回率低。他表明,要谨防回而不收、收而不用、收而乱用。各环节涉及企业多,信息流通难以保证,退役电池持有企业与后端收回运用企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凸显,小企业囤货、正规企业无货源。最新的职业调研显现,钴、镍、碳酸锂等材料的收回价格大幅飙升,涨幅乃至超越新材料本钱。
伴随新动力轿车的推行,怎么防止动力电池污染环境,怎么完成锂资源的循环运用,以及动力电池退役之后在梯次运用环节的安全隐患是当时需要加以重视和处理的问题。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鲍伟,用“心安锂得”形容当时的职业开展现状。他表明,“心安”是指电池收回需要安全、环保的处理,包含安全处置与梯次运用的安全运用;“锂得”则是指从锂电池傍边收回镍、钴、锂,做到资源未来的再生保证,一起确保锂电池收回走正规渠道。
“动力电池进入梯次运用环节的关键技能亟待突破,这也是限制其经济性与安全性的重要要素。具体而言,是指快速精确的健康状况和残值评价技能、适用多种电池的高效智能拆解技能、低本钱的快速分选技能、退役电池高效重组技能、在线安全状况预警技能。”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侠说。
现在,职业几家龙头企业的镍、钴收回率到达99%,锂的收回率到达90%,后续会有大批量的退役电池作为电池原材料的重要输入,完成新动力职业的资源正向循环。业界人士主张,完善收回的相关技能规范,树立健全收回运用体系,工业链上下游紧密结合构建收回渠道。
此外,动力电池保险、电池银行等商业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绿色化的视点看,动力电池保险立异还要考虑出产、运用、退役全生命周期的碳脚印,体系评价碳排放,树立动力电池收回保险定价机制。根据电池财物,电池银行涉及“电池制作—运用—梯次运用—收回—数据赋能”价值链中各环节,可构成财物运营和数据赋能相结合的多类型商业模式,从而带来更多收益、立异与效率提高。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