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大起底作业做实做细,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从源头上找成因,从机制上谋举措,将批而未供成因开始分为8类,将搁置土地成因开始分为5类,要求盟市对照清单逐宗确认成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处置方案。同时,对全区处置台账进一步细化,清晰了2022年8月至12月作业推动计划和每月批而未供、搁置土地的消化处置量,并将消化处置结果实时与新增建造用地计划指标挂钩,对完结使命较好的盟市给予下一年度计划指标奖赏,对未完结使命的盟市核减计划指标,必要时采取限批的手法,全力推动大起底作业的有用落实。
据悉,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还建立了“周调度,月通报”准则,每周二都会经过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体系调度全区各地批而未供、搁置土地的消化处置量,依据监测数据对作业推动缓慢、问题突出的盟市下发通报,催促各盟市加快批而未供、搁置土地消化处置作业的落实。
记者在9月22日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2022年批而未供、搁置土地大起底作业进展情况的通报》中看到,除了汇总各地消化处置量外,自然资源厅还清晰了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供给为主,供撤结合”的作业准则,强调要将同意时间长、供给难度大的批而未供土地优先消化,短期内确实无法供给的项目,应积极主动向自治区请求调整撤销,核减批而未供基数。
为了全面调度、直观显示批而未供、搁置土地的具体情况,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已请求开发建造“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市场监测剖析体系”,到时将实现数据同步更新,满足与其他体系平台之间的数据调取运用,与各盟市、旗县实现数据同享,真实将自治区土地批阅、供给数据存起来、管起来、用起来,为土地资源全链条监督管理供给支撑。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开发使用处处长姜月飞表示,下一步,自然资源厅将以提升土地资源使用功率为主线,以施行批而未供、搁置土地大起底消化处置为抓手,加强盯梢督导,压实主体职责,辅导当地精准剖析批而未供土地成因,按照“一地一策”的准则,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唤醒“沉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