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有全球商界峰会之称的夏季达沃斯在中国大连举行。这个入门资格极高的世界经济论坛,虽然国内众多顶级企业家没能赶到会场,但他们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细密而有选择地过滤会议透露出的种种信息:比如全球的环境恶化与拯救,比如中国企业的形象评估,比如外资并购在中国的路径嬗变……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连续18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在集团迈过发展壮大的两大步之后,他现在考虑最多的是如何率领“徐工”成为世界级企业,如何保持徐工的可持续发展。
《高端对话》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不能说徐工的影响力超过徐州,因为徐州毕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但徐工在凤凰卫视、央视的那句“徐工徐工,助您成功“的经典广告词,特别是徐工数以万计的工程机械产品行销海外60多个国家,使徐工早已成了众人熟知的品牌。也许有人还想知道,徐工能有今天,她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王民徐工集团的18年成长,除了得益于徐州这个独特的交通地理位置、较好的工矿业基础之外,更主要的是改革开放,特别是这10多年来,国家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大的框架思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拉动,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尤其是省委、省政府,特别是徐州市领导班子倾注了巨大心血,使我们较早地成为“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的骨干龙头企业”。
如果再往前追溯历史的话,我们徐工的前身更是“根正苗红”。1943年,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抗击日寇的时候,八路军在山东组成了一个兵工厂,这就是徐工集团主体企业之一的徐州重型机械厂的“呱呱落地”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兵工厂迁至徐州,后来更名为徐州农业机械厂。1963年,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来厂视察,对随行的其他领导说,“一个市不把工业,不把重工业搞上去,这个市就没有希望”。在当时整个国民经济基础还相当薄弱的情况下,中央领导深入基层调查后的结论,给国内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带来春天。不久以后,徐州农机厂更名为徐州重型机械厂,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徐州工业勃兴的一个标志。
《高端对话》从微观层面讲,一个健康的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员工的一言一行,无不打上企业文化的烙印。现今中国,我们许多公司又恰恰是把企业文化做得最滥的。要么言必“厚德载物,天圆地方……”玄而又玄,就是不从根本上说明问题;要么东拼西凑,自得其乐。我采访过省内一家曾经名声显赫的大公司,董事局主席饶有兴味地指着会客厅墙上的镏金大字说,这就是他们集团的企业文化:“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我瞧着眼熟,问是不是复旦大学的校训?他一点也不为尴尬,说,“也不全是的,下半段取自兰州大学的校训。”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真实的笑话,也许还是不少公司在企业文化表述上的一个缩影。以你的个人经历和性格,以公司十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徐工的企业文化一定不会这样花里胡哨、云里雾中吧!
王民徐工的诞生地是中华民族的黄河文明与大海对接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这块土地诞生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王朝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诞生过以明暗强烈对比表现祖国壮阔山河的大画家李可染。可能鲜有人知道,这里还出了一位表达咱们中国工人阶级最豪迈气概的作曲家马可。上个世纪40年代,他就在延安创作了已传唱近60年的红色经典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所以说粗犷、豪爽、务实、重情、厚义的徐州人性格,必然渗透到徐工文化的骨髓中。最浓缩地表达徐工文化的精粹,那就是三句话9个字:“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像大白话一样简单,既真切真实地表达了徐工的昨日、今天和未来,又涵盖了徐工这个企业的所有气质、个性和追求。
《高端对话》徐工集团18年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从组建集团到1998年的第一个创业时期是不是第一个“担大任”的开始?
王民应该说从1989年到1998年是集团发展的初期。当时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充分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成立以生产、开发工程机械为主的国有大型企业。徐工开始由“三厂一所”联合组成核心层企业,一批相关的基础零部件专业厂、配套协作厂组成紧密层、半紧密层,完成了集团实体化改制。作为起点,集团成立当年的营业收入为3.3亿元。
《高端对话》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大地公司、集团遍地开花。当时有人戏称,一个放风筝的,一个扫马路的,外加一个掏下水道的,三人就可组建立体运作的集团公司。有这么严重吗?
王民虽说是笑话,但“十个集团九个空”却是不争的事实。徐工集团由硬碰硬的“三厂一所”组成之后,徐工重点完成了一体化运作,实现了全集团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制造资源和人事管理等的集中统一,增强了对基础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徐工企业群体聚合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1991年8月13日,《中国机电报》一版头条就刊文称:徐工是全国同行六大集团做得最好的。徐工由此成为中国100家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之一,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走在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前列。到1998年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也可以说,这十年是徐工品牌的横空出世,是集团“担大任”的开始。
《高端对话》去年在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十强企业评选中,徐工集团销售、利润、利税三项指标全部名列第一位,在国内装备制造业徐工也多年雄踞全国行业第一。在徐工1999年开始的第二个发展时期之初,王董事长您以战略眼光提出了“三高一大”的产品发展方向:即重点发展高科技、占领高端市场、培育高端客户和积极发展大吨位产品。在这一发展时期,具体是怎么做的?
王民从1999年开始,集团进入第二个时期,亦即“行大道”过程。这一年,我开始担任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与徐工领导成员一起,我们对徐工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进行了大调整。在大力发展核心技术、高科技产品的同时,我们的重点还是在徐工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上,就是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从过去的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式经营和精细化管理,从注重外延、规模的扩张转向运行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追求发展速度转向速度与效益并重。徐工更加关注提高经营质量和产品的可靠性,更加关注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所谓“大道无形”,正是这些看似比较虚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成为徐工日后一步步做优做强的主导因素。
《高端对话》2004年前后,在国际上是跨国公司相互间的并购之年,而在国内由于房地产市场开始异常火爆,差不多有80%以上的大型民营和国企纷纷涉足多元化,并美其名曰:“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危险的。”做食品、百货生产、零售的企业挤进了房地产,家电制造公司挺进了餐饮娱乐业,在收获暴利之后很快跌入泥淖。能够坚守自己起家行当、坚持专业化道路的企业是不多的,徐工应是国内这方面坚持主业并不断壮大的典型。
王民再大的企业其实也如同做人一般,除了极少数的天才,一个人一生能做成、做好一件大事,那已是非常不容易的了。美国通用公司(GE)前CEO韦尔奇注重兼并重组、倾向多元化。GE取得一定的辉煌之后就不断出现危机。一时间,多元化、产融结合似乎给企业附上了一个“魔咒”。而继任者伊梅尔特在GE内部大刀阔斧剪除枝蔓,用保留原先的主业来实现效益的有机性增长。
在徐工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始终不变地坚持做优、做强、做大工程机械主业和专业化生产。通过多次内外部资源调整重组和优化组合,在发展壮大汽车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三大主机的基础上,又先后调整发展了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筑路养护机械、随车起重机械、特种工程机械等主机生产企业,发展壮大了液压元件、回转支承、驱动桥、齿轮箱和专用底盘等基础零部件企业。通过集团内企业的不断重组和裂变,主机与基础件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不断优化,支撑了集团的快速发展。
在徐工,“专业化为主”给我们的甜头是,1999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2000年50亿元,2001年63.1亿元、2002年92.4亿元、2003年150亿元。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和2005年的市场调整,2006年又遭遇改制攻坚战,去年仍达到202.6亿元;总体盈利能力也得到快速提高,由1999年的4600多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7.8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徐工营业收入再创新高,达到22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全年营业收入将全力冲刺300亿元。徐工已真正步入了集约化、跨越式增长的快车道。
《高端对话》国内有一位经济学家结束徐工调研之后,曾这样深有感触地说,是什么使徐工集团创造了一系列辉煌业绩?是什么使这棵大树经受风雨愈加健壮挺拔?归根结底,徐工集团制胜的法宝是——在企业文化精髓培养之下的品牌战略。
王民美国企业传奇人物亨利·福特在他的《自传》中说:“你可以没有资金,没有工厂,没有产品,甚至没有人,但你不能没有品牌,有品牌就有市场,当然也会有其他。”当然这是他极端的说法,也只有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才有可能这样。中国人的思维惯性当中更倾向于“不见兔子不撒鹰”,所以没有产品谈品牌等于空中楼阁。
对于品牌,徐工人都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性。在徐工成立之初,我们就及时注册了“徐工”商标及其英文缩写XCMG,甚至“徐工集团”及其英文缩写都注了册。
《高端对话》仅有敏感性和及时注册,只是品牌建设的开始,你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王民徐工的品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社会品牌。在品牌建设上,徐工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合品牌。从集团成立到2001年之前,徐工三大主导产品在保留原有品牌的同时,加上统一的“徐工”品牌标识,在徐工整体品牌宣传上,重点推介“徐工”牌。因为单一品牌更有利于集中资源和投入,降低品牌培育的成本。不久徐工的形象广告在凤凰卫视和央视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强势亮相,“徐工徐工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徐工跻身全球五强阔步迈向世界级
2007-11-26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4032
- 下一篇: 西北铁路网骨架包西铁路建设拉开
- 上一篇: 中国起重机械网严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