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浅析中国主要起重机企业的海外市场
2009-08-08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3645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展和延伸, 2009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新政拉动内需,力保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工程起重机行业有了回暖的苗头,大家都在密切关注着形势的发展。

中国主要起重机企业的海外征途
 
徐工重型:
         如果不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即便是在全球市场需求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当冠军,也依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全球最大”。
         早在2002年开始,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就强调“走出国门”,2004年更明确提出了徐工集团“国际化发展”的详细战略思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让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具备品质感,而不是简单的价格主导因素在起作用。这个品质感,徐工重型用了四年来打造。根据王民董事长提出的“三高一大”即高科技、高可靠性、高附加值、大吨位产品的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对国外客商需求的反应速度,全面更新制造系统,深化起重机基础研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成效显著。2006年徐工重型出口800台起重机,占到我们起重机总销量的11%,这相当于中国其他汽车起重机制造商全年出口销量总和的20倍,其中25吨以上产品约80%。
         2006年徐工重型生产总量占到了世界的10%,并且其中的10%已被国际市场消化和认可,这不仅为中国民族企业增光添彩,也开创了中国起重机不能大批量出口的先河。
         新加坡的工程机械使用量在东南亚居首位,但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美与日本产品的天下,2006年,徐工重型产品首次进入新加坡,凭借优良的产品性能和良好的服务,目前已逐步在新加坡树立起徐工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针对此次新加坡海军招标项目,徐工重型不断根据客户的使用习惯与操作要求,及时提出产品改进方案,为新加坡海军特配专用产品,感动了用户,成功战胜国际知名同行,一举中标。
         近期,在与国际知名品牌共同参与的新加坡海军起重机采购招标项目中,徐工重型QY100K成功胜出,拿下本次采购项目。目前两台产品已飘洋过海,代表着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的顶尖技术,在海外工程第一线服役。
         徐工重型在发展中能够始终稳定和快速的增长,源于对产业规模和质量这两个层面问题的高度重视,他们不仅追求全球销量最大,更追求在国际竞争中塑造出中国制造,甚至是中国创造的优质形象和影响力。2002年,中国50吨以上产品市场是国际品牌的天下,而2005年以来三年时间,徐工重型出口到海外的50吨以上产品已近2500台,百吨级以上产品已超过300台,代表中国起重机行业体现了强大的进取力量,这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起重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7年全球起重机近28000台销量中,中国企业占到了60%的比重,其中的40%遍布到海外需求最强劲的中东、中亚、非洲、南美等市场,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2008年中国起重机的影响还将扩大,这足以说明中国企业在全球吊装行业发展中正贡献越来越大的力量。
         进入2008年,徐工重型全球市场扩张明显提速,“主要是产品竞争力强”中东代理商表示:“尤其表现在25吨-70吨级汽车起重机上,各种性能完全满足使用。产品改进速度快,在整体造型的切换上,细节人性化设计上均有大的变化,用户对这些很感兴趣。” 
  徐工重型起重机技术所长介绍说,以目前具备的创新能力,起重机产品的改进已经不单纯是在某些点上的改进,更重要的是能够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系统性、快速地实现全系列产品的升级。 
         2008年推出的新品中,包含了“全地面融合技术”、“高强钢优化设计”、“臂形结构优化”等100多项创新项目。这使得徐工重型国际市场全面增长的同时,对欧盟地区的进入实现了战略意义的跨越,由欧盟各国单台试用,发展到多个国家同时20台、30台的批量采购。目前,徐工重型接待来访的国际客户中30%来自于欧洲,其中与欧洲大客户一次性就续签了总价2000万美金、百台起重机的出口订单。
         2008年,徐工重型全年销售将依然保持30%以上的增长,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已无悬念。最重要的是,我们成功达到了布局全球市场的预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海外市场份额超过30%。在欧洲、俄罗斯等市场的新突破,进一步拓展了徐工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徐工重型已具备向全球移动式起重机排头兵迈进的基础。
         2008年3月31日,徐工重型30台25吨起重机齐聚连云港等待装船,在相隔数千里之外的上海港、天津港码头,徐工重型25吨、50吨、70吨共50余台产品也在整装待发。据悉,3月底集中发运的近百台产品中,一半将被中东、中西亚市场吸纳,另一半将分别运往欧洲、巴西、俄罗斯等地。截止发稿时止,徐工重型产品出口销量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0%和46%。 
 
三一重工:
         2007年9月12日,三一重工在美国乔治亚州征地220英亩,投资6000万美元设立三一重工美国研发、制造中心,通过在美国建设生产基地,进一步辐射加拿大、墨西哥市场,计划5年内实现5亿美元产能。
         更早在2006年底,三一重工投资6000万美元,在印度设立产业园。相关资料显示,印度产业园项目是香港三一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在全球海外投资的前期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美元。
         分析可以看出,在比利时投资建厂后,三一重工在亚洲、美洲、欧洲均有其生产基地,这将有助于该公司的海外营销战略。从而一步步实现三一董事长梁稳根提出的“打造成世界级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
         目前,三一重工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同时在国际市场逐渐步入成熟期。2006年全年出口收入4.77亿,2007年上半年出口收入已经达到5.11亿。
         在海外营销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海外扩张计划开始逐步实施。三一重工向文波总裁表示,国际市场是公司未来业务的第一增长点,预计2007年出口额将达到2亿美元,到2010年,海外销售收入将占总销售额的1/3。
         目前三一重工已经具备从50吨至8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生产能力,目前正在进行1,2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研发工作,目标是在08年形成从50吨至1,2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产品系列。06年履带起重机的销售收入2.6亿,同比增长500%,我们预计07年履带起重机的销售收入可以增长150%,达到6.5亿元,08年销售收入将可能超过11亿元,未来公司的目标是把起重机的销售规模做成第二个混凝土机械。
         同时,2008年5月份,上海三一科技履带起重机销售连续突破50台大关。其中,4月份销售总额达2.8亿元,刷新了三一科技销售纪录,当月国内销售首次突破2.3亿元大关;5月份,国际出口销售也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进入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三一科技克服生产场地不足、全球供应链趋紧、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大幅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突破了产能、商务采购、人员等瓶颈制约,通过升级换代产品、精细化制造、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服务核心能力等措施,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销售告捷。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三一科技始终站在“产品、市场和人才都要国际化”的高度,及时修订和完善国际化目标,加大三一科技履带起重机国际品牌建设力度,加强国际化研究,积极培育产品国际竞争力。在推出一流产品的同时,三一科技高度重视一流国际服务体系建设和国际化后备人才的培养。履带起重机海外市场继续向纵深方向拓展,二季度产品远销至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比利时、韩国、印度、阿联酋、柬埔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三一科技履带起重机出口订单已经签至2009年中期,产品覆盖达全球五大洲近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联重科:
         近年来,海外新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中东、印度和独联体区域对工程机械需求量急剧上升,为中国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联重科海外营销额和市场开拓均取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根据公司稳守国内积极拓展海外的发展策略,中联重科加速了在全球重点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
         中联重科自从2003年提出并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不断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力度。一方面,频频亮相国际行业大展,如业内最具权威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展、德国BAUMA、法国INTER鄄MAT三大展会等,通过与当地代理商合作,利用当地的行业杂志、网站、户外广告牌等,开展多视角、大规模的品牌立体宣传;另一方面全面塑造品牌内涵,用适应当地特点的专业化产品、专业的销售队伍,培养专业的代理商队伍,配合及时有效的专业服务,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升华品牌内涵。
         2004年,中联QUY200问世,成为当时国产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沉寂多年的中国履带起重机市场随即被唤醒,国产品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